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3979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9
《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自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4学时)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 人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的世界,而知觉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活动,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从而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当一个行为者接受到信息或受到环境中刺激因素刺激的时候,会形成对这一信息或刺激因素的知觉,即对信息或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然后,行为者对知觉到的信息加以组织和加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刺激因素做出反应。总的看来,知觉依赖于个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觉信息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知觉的概念与过程 1、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
2、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知觉与思维的关系:知觉要获得一定的意义,必须依靠思维的力量。 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
3、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4、知觉的过程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1)观察:即个体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外界的客观事物,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肤觉、触觉、嗅觉等,去感官客观事物的各个个别属性。(2)选择: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以及客观事物的特征和所处的背景,去决定知觉对象的取舍。(3)组织:即运用思维的力量,把感觉信息与大脑表象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组织起来,将其综合成整体的认识。(4)解释:即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处理,经过抽象、概括、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5)反应:即个体对知觉对象的解释,最终
4、会在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中反映出来。 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响亮的声音、鲜艳的色彩、突出的标记)(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如,车床加工零件时,零件是知觉的对象,而整个车床就是背景)(3)对象的组合。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如下原则:(1)接近原则:对象在空间上的接近,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2)相似原则:知觉的对象在形状及性质上相似,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3)闭锁原则: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4)连续原则:几个对象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连续性,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
5、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于人的动机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注意,成为知觉的对象。(2)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的个别差异往往决定着知觉的选择差异。(3)个性特征:人们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不同神经类型的人,知觉的广度和深度有个别差异。性格类型不同的人,选择知觉对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能力类型也会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4)过去经验:人们过去的经验以信息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对知觉的选择和组合起影响作用。(5)知识结构: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对知觉对象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差别。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社会知觉:从知觉
6、的对象来看,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并使用的)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人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为而知其人”。对个人的知觉包括两个方面:(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2)知觉的组织结构。 (2)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是以人际交往行为作为知觉对象、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知觉。人际交往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和举止等。 (3)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二
7、、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般来说第一印象是消极的)。2、晕轮效应(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他的其他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要克服晕轮效应,必须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坚持认识人与事的全面性、动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