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37987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中医内科之头痛(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之头痛(一)丁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T_b目的要求1.掌握头痛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鉴别诊断2.熟悉头痛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头痛的分型、病因病机3.了解头痛的概念、古代文献对头痛的论述内容介绍1.头痛的概述2.病因病机3.诊断T_e一、概述B_e(一)概念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二)古代文献论述《素问·风论篇》谓:“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指出头痛的发生和哪些经脉脏腑有关。《伤寒论》分别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明确提出治
2、法、方药。外感和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不同。《东垣十书》补充了太阴头痛、少阴头痛,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丹溪心法·头痛》谓:“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认为头痛的发生多与痰和火密切相关。《普济方·头痛附论》谓:“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认为,气血亏虚,又感受风邪,则发生头痛。《证治准绳·头痛》谓:“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而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
3、所从来而治之。”(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1.分类(1)功能性头痛包含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病因和病理尚不甚清楚的头痛,也称特发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症状和体征分离,病程长,或反复发作,一般情况良好,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2)器质性头痛器质性头痛是指的继发于某些疾病而出现的以头痛为主的症状。常见于颅内感染、脑血管病等,又称为继发性头痛。器质性头痛具有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呈进行性、持续性、局灶性头痛,CT、核磁共振、脑血流图检查有阳性发现。(3)非神经疾病所致头痛常见于五官科的疾病,如青光眼、副鼻窦炎、中耳炎,或高血压、感染、发热性疾病、颈椎病引起的头痛。非神经疾病所致头痛常有相应
4、的病史和症状,头痛的部位相对固定,可通过相应的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2.问诊(1)问家族史,情绪状况,睡眠的情况。(2)问发病缓急,发作时间、性质、部位、缓解方式、加重因素。(3)问先兆症状及伴发症状。3.治疗原则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的症状,预防头痛的复发。力争对头痛进行病因的治疗。4.常见头痛(1)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患病率高,为5%~40%。多数偏头痛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先兆症状,有并发症状,如恶心呕吐、怕光、怕声音、倦怠。发作频率不等。(2)丛集性头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反复密集发作。伴随
5、症状:一侧眼眶周围严重疼痛,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面部出汗,眼睑水肿。(3)紧张性头痛:青年发病,20岁左右起病。女性多见,占75%。呈持续性胀痛、压迫痛和紧缩感,多发生于双侧的枕颈部或额颞部。疼痛部位肌肉有触痛或压痛点或僵硬感、伴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症状,病程数日或者数年不等,其诱发多与精神因素有关。5.预防和调护(1)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厚味滋腻食物,限制烟酒。(2)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者,可疏导劝慰以稳定情绪。(3)头痛缓解后注意调畅情志、饮食及寒温等方面的调护,以防复发。【我的笔记】二、病因病机B_e(一)外感六淫以风邪为主。风寒:寒凝血涩,脉络不畅;
6、风热:风热上炎,侵扰清空;风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展;阻遏清阳,引发头痛。风寒头痛多见头痛、项背疼痛、发热恶寒;风热头痛多见头胀痛,高热、咽痛、口干渴;风湿头痛多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二)内伤头痛1.跌仆损伤外伤跌仆,久痛入络,导致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2.情志不调情志不调,肝郁化火,火热之邪上扰清窍。3.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日久生痰,痰湿中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我的笔记】三、诊断B_e(一)临床表现以头部疼痛为主,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1.外感头痛有外感证候,起病急,病程短。2.内伤头痛有内伤证
7、候,起病缓慢,反复发作。3.外伤头痛有外伤病史,刺痛样、位置固定,夜间加重。(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脑脊液检查2.测血压、脑电图检查3.头颅CT或MRI等检查(三)鉴别诊断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的头痛,或者呈进行性加剧的头痛,伴有喷射样呕吐,或颈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或厥逆,多见于颅内疾患。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我的笔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