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

ID:12531497

大小: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_第1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_第2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_第3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_第4页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复习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导论   1.举例说明统计数据的各种性质。  答:⑴具体性。如10个工作日、36万元利润、48名失业人员。  ⑵群体性。如某民工2005年3月的工资收入1200元。  ⑶数据表现形式的泛数字性。如身高用米或厘米,工资用人民币元。⑷计量性。统计数据可以区分为四类: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能够判别数据的类别)民族、文化程度、温度、和体重各是何种数据。第二章劳动统计(一)   1.. 简述我国新老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的差别。  答:⑴产生不同。旧的劳动力指标体系是以计划经济理论为依据,照搬原苏联模式

2、;新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参考了国际上主要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劳动力市场统计标准的决议文件,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是我国自行开发的。  ⑵新老劳动力基本指标体系的机构不同。(图)  ⑶11理解不同。旧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将劳动力资源理解为现实的劳动力,将就业人口定义为实际利用的劳动力,不在业人口为没有被利用的劳动力,理论上不承认失业,把所有的不在业人口都视为社会劳动的后备军。新的劳动力指标体系对就业人员有了一个进一步细化,即根据就业人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就业地位和就业身份来划分就业人员的基本指

3、标。2.就业人员概念答:就业人员指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即在规定的一周(参照周)内被调查者从事了有收入的劳动在一小时以上即为就业。  3..  我国劳动力统计中是如何定义失业的?  答:失业人员,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有就业意愿并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有机会可以马上投入工作的人。 3.简述劳动力抽样调查的特点  ⑴从总体中按科学方法抽出一部分劳动者进行调查,而不对全部劳动者进行调查。  ⑵调查对象是劳动者个人

4、,而不是单位。  ⑶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个别询问,而不是由调查对象填表。  ⑷调查资料不是逐级汇总而是超级汇总,因而能提供多种交叉分组的资料。  ⑸计算方法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按一定的方法由样本数值推算出总体的各项指标数值。11  ⑹虽然从统计部门本身来说,比全面报表制度增加了工作量,但从全社会来说,则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情况及个人综合情况的记录。第三章劳动统计    1劳动力参与率分析能说明哪些问题?  答:⑴以国际经验看,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

5、,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原因是教育的普及使人们推迟了就业的年龄;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经济增长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从而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⑵分析劳动力参与率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差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不同人群劳动力参与率的差异反映了他们在就业机会、收入要求、教育水平,甚至婚育行为上的差别。  ⑶利用分年龄组的参与率资料可以勾画出一个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模式。   2.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  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6、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  ⑴我国经济正在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为内涵扩大再生产。  ⑵国有企业在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路子,减员下岗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不讲经济效率而过分吸收的劳动力。11  ⑶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以预期我国的就业弹性将会有所回升,并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第四章劳动时间统计  1.简述企业工人劳动时间核算方法和指标。  答:⑴日历工作时间 ⑵制度公休时间 ⑶制度工作时间 ⑷出勤工作时间和缺勤时间  ⑸停工时间     ⑹非生产时间   ⑺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7、⑻加班加点时间  ⑼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2.简述制度工作工时数与实际工作工时数之间的关系。  答:按照有关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企业工人应当工作的时间,成为制度工作时间。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工人工作时间总量,是考核企业时间利用情况的基准指标。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是指企业工人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出勤并实际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它是企业工作时间的主体部分,也可以分别以工日和工时计算。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书,是按工时累计的报告期制度工作时间内工人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其扣除了所有全日的和非全日的未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所以更“

8、纯粹”地反映企业制度工时内实际用于生产的工作时间。  11第五章劳动生产率统计1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P127答:(一)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生产工人比重指数。(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影响=(报告期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期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生产工人比重生产工人比重变动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报告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