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ID:12529847

大小:2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_第1页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_第2页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_第3页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_第4页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点专题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点专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背景材料热点专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背景材料热点专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背景材料热点专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背景材料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适应国内外

2、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  由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加强薄弱环节和调整经济结构。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是单纯的调控总量,而是要在总量调控的同时承担和实现调整结构的任务,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

3、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2005年将降至2%左右。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

4、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货币政策也要实行"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中性政策。因为"适度从紧"就不能太紧。所谓不能太紧,就是说不能像治理严重通胀时采用的刹车手段。因为目前的宏观经济虽说有总量的问题,但主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所以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不能太紧。对一些局部过热的环节

5、,对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要"削峰",要压缩;而对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如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还要继续支持其发展,就是对一些限制的行业如钢铁,也要支持其薄弱品种产品的发展投资。所以,货币信贷政策也不能太紧。  2005年稳健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的变化,注意配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  总之,现在采取的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质上都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宏观经济政策。所谓"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缩,上

6、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从以前治理通货紧缩时期的适度从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向目前的中性政策调整,客观上具有从紧的效果,能起到抑制一些部门过快的投资需求的作用。但实行中性政策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要"双防",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滋长,又预防通货紧缩趋势的重现。对于一些投资过热的行业,如果不能通过政策调整及时控制,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同时,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因为没有最终消费的支撑,又会引起通货紧缩。通过投资规模适当控制,既能遏止因投资膨胀而导致的投资品价格领先上涨,防止通胀苗头滋长在先又能抑制过度建设造成的产能

7、过剩,防止通缩趋势再现于后,从而实现"双防"的目的。  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结构问题的对症之药。对钢铁、水泥等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对农业、西部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对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扩张,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微调,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就能逐步缓解和克服当前比较突出的瓶颈制约和结构问题,延长此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保持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地航行。  (二)角度分析  1.经济学  (1)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有自身的缺陷,因此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

8、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  (3)财政收入的支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