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2063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致使许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条件。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让农民能享受到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收益,已成为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词】失地农民;现状;原因;对策一、我国失地农民现状6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我国各级政府多渠道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当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较强的市场观念,并且有一些技能手
2、艺的,这些人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是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些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以前还有所提高,但这部分人只占少数。另外一种是由于信息不通畅,思想有些保守,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只能打零工来贴补家用,而那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女性劳动者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水平程度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而且这部分农民占了大多数。据有关媒体披露,当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预计在4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群体”至2030年将要增加到1.1亿人,这还是保守估计,数据相当惊人。二、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原因分析1.个人层
3、面原因:第一,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没有技术,由于没有工作技能,农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生产技能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而这些技能在农民进入城市后基本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从而使失地农民对再就业产生了抵制情绪;在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民的住地变为城区,但是他们的现实生活并不能迅速转换;失地农民对市民生活没有期待,出现退缩心理;得过且过心态与小农意识,使失地农民没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62.政府层面原因:第一,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的程度不够重视。目前,各地政府往往采用经济补偿形式进行补偿,而往往失地农民从
4、眼前的利益来考虑,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一次性货币补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的问题,且大部分失地农民是缺乏长远生计打算的,很容易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第二,失地农民的就业促进制度缺乏。让失地农民再就业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使其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各地政府忽视农村失业人口的就业,农村失业人口没有相应的就业促进制度的保障,并且没有一套针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制度,没有搭建起针对失地农民就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更没有鼓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第三,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养老保障的功能。在我
5、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只建立了城市社会保险制度,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因此,当农民在失去作为保障和就业载体的土地后,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上受到多方面的制度障碍和限制,也不能享受下岗职工与失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不仅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3.社会层面原因:第一,失地农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一般以血统、亲缘、邻里等初级群体为基础。农民由于其活动能力有限,交往仅仅限于自己所生活的圈子,且同属于社会底层,社会资本质量低。这就使得失地农民很难通过这一网络找到工作。这种初级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失地农民就业的一大障碍。第二,个人、团体和地方由于国家
6、、企业和利益团体等的由于传统观念,从而对农民有一种排斥心理。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具体建议61.推动经济,开发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只有靠发展经济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经济发展速度提高了,才会为我国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从长远看,要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来拓展就业空间。一是创造城市维护类就业岗位。伴随着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公共场所保洁、城市的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二是创造物业管理类就业岗位。大量的住宅小区与大批的商业写字楼都需要有人从事保洁、保安、水电等物业管理工作。三是发展家政服务类就业岗位。随着我国城市化推进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白领阶层
7、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家务工作就需要大量保姆、钟点工等服务人员。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据笔者调查,尽管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强烈,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不高使其难以找到好的工作。这说明了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素质低。因此,可以培训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能力,进一步他们改变保守、自满、依赖他人的思想。与此同时,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使失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进入良性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针对培训对象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并且要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