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

ID:12509271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7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_第1页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_第2页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_第3页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_第4页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落考古读书笔记 崇安城村汉城遗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福建崇安城村汉代城址发掘简报》近几天阅读了福建崇安城村古城的调查试掘的考古报告,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章,因为学习的方向是秦汉考古,聚落作为人类居住,生产,埋葬等活动的集中区,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级,这种城乡分化的现象,在龙山时期城址踵出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了城乡分化的趋势,只不过龙山时期的城址,处于初创阶段,可以说是没有完善的功能分区,城市在当时只是统治者,特权阶层聚敛财富的中心;城乡分化表现在,居住在城中的是具有政权,军权,神权,族权为一体的统治阶层,以及为他们服务的手工业者,军队等,居住在城外的是从事基础农业生产的宗族远亲(此时地缘关系

2、还没有完全取代血缘关系,所以主要居民结构还是一个宗族),城乡关系开始形成,表现在城市要依靠乡村提供基本生存资料,而且城市明显处于领导地位。城市自从龙山时代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变革,因为看过相关资料,我觉得夏商时期的都城,较为接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祭祀用的礼制建筑与宫殿建筑,地位一样显要,并且数量很多;西周时期的都城没有发现,但是从当时一些地方王国的都城来看,与夏商时期的不同在于代表祖先祭祀的宗庙的地位开始超越其他祭祀神祇的礼制建筑,并且明显超越了朝殿类建筑,在整个都城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东周时期的列国都

3、城,则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春秋时期表现还不是很明显,巨大的变化,从战国时期开始,在都城中,宗庙变得次于宫殿,位置上开始让位于日益扩大的宫殿区,规模也变小了,体现了宫殿取代宗庙,变成一个国家统治阶级最直接的权力象征的过程。秦汉时期的城市是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之后第一个阶段,所以有继承前代的特点,有新创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不成熟的部分。并且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几十年来全国不断发现的汉城遗址,可以知道汉代是一个中小城市发展的高峰期,当时为了吸取战国时期诸侯并起,周天子形同虚设的教训,地方上的大型城市不复出现,规模均变小,只有新出现的中小城市,呈现出蓬勃状态

4、,并且随着武帝时期,对匈作战的胜利,边疆地区的开发开始列入日程,为了保证新开发的地区不再被匈奴占领,汉武帝及其以后的汉朝皇帝,继承战国、秦朝的移民屯垦政策,在移民实边的同时,在边地修建了大量边城。所以西汉,尤其是武帝时期是一个筑城的高峰期。本处的崇安城村古城,早在学习考古学通论时候,便接触过。因为位于福建,在汉代,这里是较为荒凉,“南蛮”生活的地区,与我们通常研究历史时期考古均将眼光集中在中原地区不同,这座城址很多方面与中原地区的汉代主流文化因素高度一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意识中的“落后蛮荒”之地的发达的文明成果。并且我觉得研究这些以前被忽视

5、掉的边疆地区,正是目前考古学缺失而又特别必须的部分。因为这些边疆地区,一方面受到大一统政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呈现出向中原靠拢的趋势,然而在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状态和信仰取向的,墓葬制度,房屋形制的呢个方面,保留原有特征亦很明显。这样的两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现象,对于研究文化因素的聚合,变迁,统一性和多样性规律很有代表性。所以选取了本处古城作为学习对象,刚好可以利用聚落考古的理论方法,分析其中的遗迹现象,对于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部的城村西南的丘陵上,距崇安县城约35公里,是1958年南平专区文物普查队在

6、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当时在这里发现有大量的绳纹和印有文字的板瓦、筒瓦和印纹硬陶片,以及保存相当完整的城墙和砾石路面等重要迹象。根据出土遗物观察,基本上认为是汉代城址,但那时具体关于其年代,还有西汉初期杨琮持此观点,见于《崇安汉城北岗遗址性质和定名的研究》,《考古》,1991年,2月。,西汉早期,西汉中后期等说法,关于城址的性质,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西汉初年的闽越国都城所在杨琮持此观点,见于《崇安汉城北岗遗址性质和定名的研究》,《考古》,1991年,2月。;有人认为是西汉中期以后的等。本城的基本考古情况如下:城址建筑在起伏的丘陵地上,西高东

7、低,逶迤而下,其东、西、北三面有崇溪环绕,相距150-100米。东面比较开阔,是崇溪冲积平原。以现存情况观察,城址还保存相当完整,整个城垣隐钓可见,平面呈不很规则的长方形。古城外的四周,紧靠城垣有一道宽4-6米的平台地、台地之外有一条宽钓5米的凹沟,可能是防御性的护城壕。东城垣有两个豁口,西城垣有一个豁口,第一次发掘认为是城门所在;85年第二次发掘时,在东门清理中发现了很多板瓦、筒瓦、瓦当等,进而认为这里原先建有阙类建筑,并且在东城门和西城门之间发现有卵石路相连。古城内西北角与西南角各有一个略成方形的平合,是城内的最高点,地表暴露不少绳纹瓦

8、片。其次,城内还有8个比较平坦的台地,地表散布遗物特别多,可能是城内的主要建筑的基址。另外有两条宽约30余米的峡谷由西向东,通向东西城垣的三个豁口,可能是城内的渠道。从对城墙的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