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

ID:12494461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7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_第1页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_第2页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_第3页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_第4页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增刊《纺织科技进展》蜀锦专辑?43?华阳传承下来的蜀锦传统工艺和丝绸文化急需保护王君平,高兴华(1.四川I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2.四川I省=til~博物馆)我们最近同四川I电视台的采编人员到双流县华阳镇一带的农村考察,发现这里曾经传承下来的全国早已绝迹的古代经锦——古蜀锦织机,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一古老而充满神秘的早期蜀锦传统工艺织机及其制品流失严重,急需加以保护.1979年6月,我们在双流县华阳镇一带农村中发现了一种古老而奇异的提花织机,完全是竹木制造,结构完善,工艺

2、奇特,当地村民称它为"丁桥织机",用来织花边的叫"辫机",用来织花绫花锦的叫"绫机".当时村民普遍用来织制一种叫做花边(辫子)的色织提花丝织物,花色品种达数十种之多,综片数有2O~7O多片,其织物组织与工艺技术与我国早已失传的彩条经线显花的古代汉式"经锦"十分相似,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我们多次到华阳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基本上弄清了这种织机的工艺源流和发展演变情况,联系到从新疆及境外丝绸之路沿线曾经多次出土的汉唐织锦都是彩条经线显花的"经锦",以及在日本正仓院,法隆寺等众多文博单位收藏的传世的或出土的国宝

3、级文物汉唐"蜀江锦",也都是这种复式平纹或复式斜纹"经锦",可以认定这正是古代大量生产的蜀锦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古经锦或古蜀锦,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比较规范的名称——"彩条经锦",主要是指唐代中期之前生产的这类蜀锦.这类蜀锦曾经通过南北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期内,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外输出,对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彩缤纷,光彩照人的蜀锦是中国丝绸产品的杰出代表,是当时最高工艺技术水平的结晶,受到东西方各国的喜爱和欢迎.2O世纪初,这种经锦最早由一支国外的探险队在

4、新疆丝绸之路的汉墓中发现,被称为"汉式锦"或"汉式组织".我国考古界的泰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曾经对新疆尼雅和吐鲁番出土的"汉锦"作过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评价很高.他从织物结构和上机工艺的分析推断出应当有一种特殊的织机来织糖这类汉式经锦,这种织机的工艺要能符合一根经线穿过多片综框的原理(一经穿多综),在一个经向(纵向)花纹循环所包含的纬线(纹纬)根数中,同一根经线要浮起多少次,即穿人多少片综框,这与现代织机的工艺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织机上综片提花(如多臂机提花),一根经线只能穿人一片综框

5、的综丝综眼内,夏鼐院士根据不同织物的花纹循环单位所推断出的多综多蹑织机要有十几片,几十片甚至上百片的方形综框才能织造汉锦,同时又感到这么多的综框和脚蹑是无法操作的,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从推断的肯定到否定,不少中外学者在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上被带进了迷宫,带进了一个死胡同.丁桥织机的发现,证实了夏鼐先生"一经穿多综"的推论是正确的,也证实了我国古代文献(如《西京杂记》和《三国志》)中有关多综多蹑织机的记载是真实的,我省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纺织科技史上的一段空白,使国内外有关多综多蹑织机是否存在及其工

6、艺结构原理的一些学术争论问题划上了一个句号.成都华阳发现丁桥织机的消息最先传到北京,立即引起夏鼐院士的高度重视,委派中国考古大队王予予队长同我们联系,让四川I尽快整理出资料寄去.随后许多国内着名的学者以及当时《中国纺织科技史》编委会的专家,教授纷纷来川考察.浙江丝绸工学院,中国考古研究所,中国纺织大学(现在的东华大学),北京纺织研究所,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及韩国汉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教授们先后到华阳考察和选购丁桥织机作收藏研究.时过2O年以后,

7、2002年lO月4日,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两位博士研究生鸟丸知子和卢辰宣在导师屠恒贤的带领下来到华阳,几天之后,知子带了一台辫机去EI本.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对中国蜀锦丝绸文化似乎情有独钟,评价最高,认为蜀锦是中国锦的代表,一提到蜀锦,他们就会引用诸葛亮的名言:"军中之需,唯仰锦耳".日本友人寻踪到蜀锦的故乡参观,考察,研究,以及从事新闻摄影,录相和旅游交流的人次也最多.我们第一次看到的有关蜀锦论文和产品图案分析的文章竟是日本人写的,这就激励我们更要开展对蜀锦的系统研究.1987年秋,中国纺织大学(现

8、在的东华大学)的纺织史专家周启澄教授应邀到日本参加在京都召开的国际织物会议(ITF),带去了中国成都丁桥织机的资料,在演讲中作了专题介绍,证明在古代?44?《纺织科技避展》蜀锦专辑增刊中国很早以前就发明了织造经锦的多综多蹑织机(在日本称之为纹棒综框机).此后到成都华阳寻找丁桥织机的日本人逐渐多起来,连乡民们过去的产品也被收购一空.2002年岁末,日本日产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