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

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

ID:12490178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_第1页
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_第2页
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案政治史 岳麓版 第3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新授:一、中央行政体制:(一)含义:主要指中央行政机构,也叫中枢权力体系。(二)了解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权力体系是如何演变的?时期演变秦——三公九卿,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西汉武帝——中朝,制衡丞相。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三)三省六部制阶段时期名称特点评价说明问题(自我测评1)萌芽魏晋南北朝尚书省,新设中书省、门下省尚未正式构成中枢权力机构组成部分说明:隋唐确立说明两种趋势,①明确行政分工,提

2、高行政效率。②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后者更突出。原因: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用利于加强皇权。宋元演变说明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延续。宋分割相权,元相权一度得到扩大。元原因:①疆域辽阔,②政务繁忙,要提高行政效率。③巩固统治。确立隋唐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辖六部。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①提高了办事效率。②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③有利于加强皇权。演变宋①三省长官基本上不参与政事。②另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但分相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宰相只留行政

3、权。(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元废三省,行一省——中书省,六部归中书省。削弱相权中短暂的反复。积极: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了对辽阔国土的管辖。消极:①后期导致相权过大,②引发政局动荡。二、选官制度1、列举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时期选官制原因标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贵族出身战国至西汉初军功爵制战争的需要,宗法制、分封制的破坏军功西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秦暴政及短暂统治的教训德行才能、东汉末-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才能、家世门第隋科举制魏晋来九品中正制

4、出现累世公卿现象,考试成绩3南北朝世族的衰落,2、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评价。时期特点人物形式评价隋朝开始隋文帝炀帝分科举人进士科分科举人是科举制的来历以试策取士的开始唐朝日臻完善中央统一分科,进士明经定期举行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提供了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保持了帝国长期繁荣宋朝重文轻武选官过冗过滥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三、监察(官员)与谏议(皇帝)监察谏议目的保证官员廉洁高效监督皇帝的言行开始确立秦、西汉初中央:御史大夫隋唐门下省谏议与封驳发展汉武帝地方:十三州刺史

5、宋代独立谏官机构---谏院顶峰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业务)---科道;地方:按察使司明清(撤销)皇权高度加强评价(自我测评2)消极: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与低效,不能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积极:在①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②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起重要作用四、本课小结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①以三省六部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②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③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积极意义(必要性)或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①

6、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②反映社会结构变化,稳固统治基础。3.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夏朝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

7、帝刘秀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3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魏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

8、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五代十国907-960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南宋1127-1276临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