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ID:12486493

大小:173.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7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杨叔进/原世界银行高级经济专家  原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2000年第2期(总第69期)  中国的改革过程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体制的转型,二是在改革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次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它们的经验有参考价值。但发展中国家在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的同时,又要参与世界市场经济的竞争并实现经济的进步,则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更何况改革开放和发展虽然会相互促进,但也可能相互影响和制约,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处理难度相当大

2、。中国实行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后,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其成就是惊人的。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51>.92倍,年平均增长率是9.8%,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外汇储备也达到1,4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国城镇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2%(以不变物价计),1997年达到了5,16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5.5%,1997年达到2,090元。[2]当然,这些成就也来之不易,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不仅因为缺乏经验以及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不足,导致

3、了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脱节和失误之处,而且由于推行渐进式的改革策略,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及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大大缩小了计划经济的控制范围,市场经济逐渐成长,人民的消费和选择日益扩大,原有的短缺经济现象已告终结。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来的管制仍很普遍,保证市场机制健康运行的法制仍不健全。今后,经济的全球化不仅要求中国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节约物资的使用、合理地利用资本、提升劳动力的生产率、改善经济管理和市场销售效率等,而且,既然要参加国际经济的循环,中国就不免要受到国外市场经济变动的影响,如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出口的影响即

4、为一例,这更需要有应变的机制和策略。今后中国面临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之任务,比过去二十年将更艰巨,其难度是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的。当此世纪之交,在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讨论今后改革的任务,自有其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目前的年青一代来说,了解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独立的思维,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回顾过去廿年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再评析其与经济发展及稳定的关系,然后展望进入廿一世纪的前景,并讨论社会主义的真实意义。  一、改革的经验:市场化与所有制多元化  1.改革的启动:初步的实践与思想解放  中国的改革是从其实际需要

5、出发、通过思想解放而启动的。改革前依照激进的社会主义政策照搬苏联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辅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频繁的政治运动,使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要改革就必须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是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着,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政府工作的中心应从阶级斗争转向“生产力的发展”;相应地,提出了体制改革与开放的任务。  然而,思想解放并非一帆风顺的,它经历过逐步演进的过程。1980年底相当多的权威人士(如陈云)仍认为,中国只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调整、整顿和提高,而不必实行

6、全面改革。而部分对改革缺乏深刻认识的人则乐观地认为,只需要三年即可改革成功。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在中国对经济改革的认识是缓慢地进步的:1983年提出的方针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即陈云的“鸟笼经济”);到了1984年则改为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又修改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直到邓小平南巡后,才于1992年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次年并将此纳入宪法。思想解放的这个过程始终制约着经济改革的步伐,在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改

7、变了思路,经济市场化才成为经济改革的中心。[3]  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效率的现实比较和理论上多年的争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承认了私有经济的地位以及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并允许和鼓励这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1999年的人大会议又将此认识写入了宪法。这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进而将改革引入两个重要的方面,即所有制与分配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使得改革终于得以全方位展开。  2.改革的方式:渐进、试点与

8、分析规划  由于上述的对市场经济、多元化所有制和分配制的改革目标的认识是缓慢演进的,未形成可承受“休克疗法”冲击的政治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