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

ID:12473149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知识主要讲述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及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对于住在这些地区的学生来说容易理解,但是在我们海南地区,由于相隔很远,我们只是通过书本及相关知识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综合分析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来欣赏一首歌,这是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引出新课。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讲授新课:1、位置、范围、省区欣赏黄土高原几幅图,之后,展示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找出周围与其相邻的主要地形区。(2.)了解黄土高原的历史发展及其产生的古代文明和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3).结合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

3、地貌景观的形成,并学会利用其形成原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让学生看图P24页——黄土高原的地形。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并画板图。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内蒙古高原(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那么,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高原的文明又是怎样的呢?2、古文明(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_____,其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之一。3(

4、2)、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_____文明。(3)、相传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______的先河。(4)、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北京______、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______。教师小结: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n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n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n渭河平原---原始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华夏文明)n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1)、学生欣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2)、学生活动:

5、课本P25练习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古代文明和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下面来了解黄土从哪里来?它的厚度是多少?地貌景观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学习。板书:二、风吹来的黄土教师: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四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四种地貌给学生

6、简要介绍)学生阅读课本P26阅读材料1、地貌:塬、梁、峁、川教师:请同学看课本第27页活动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教师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

7、的基岩成分不一样。解释:(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而是外来的。2、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师生归纳:达标训练:板书设计: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省区2、古文明二、风吹来的黄土1、地貌:塬、梁、峁、川2、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布置作业:导学案P11-12页填充图册P10页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