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ID:12456742

大小:20.8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7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念珠菌株呈现增多趋势,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和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对耐药机理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的新进展。  随着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耐药菌株逐渐产生。近年来有关对真菌药物耐受的念珠菌报道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和药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  (一)耐药菌株的增多与传播:HIV感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易伴发条件致病性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60%~80%艾滋病患者有一种或几种真菌

2、感染。唑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由于长期反复和大剂量应用,耐药菌株和发生率日趋升高。据报道法国Pasteur医院和其它几个研究中心1994年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念珠菌株10%对氟康唑耐药[1]。而新近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艾滋病患者口咽感染念珠菌中,33%以上是耐药菌株,对氟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12.5μg/ml(敏感菌株MIC值一般<4μg/ml)[2]。  Dromer等报道在10对已保持性关系专一并稳定1年以上的HIV阳性伴念珠菌感染的患者中,有13例口咽分离的感染菌株对氟康唑耐药。从未用过唑类药物的5例患者,其性伴感染的念珠菌株却均对氟康唑有耐药性。

3、进一步通过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发现,这些感染菌株具有很近的种系关系,上述10对性伴中有6对的分离菌具有一个以上的相同克隆片段,因此可认为耐药菌株可以通过性伴传播[3]。  (二)耐药菌株对唑类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HexiaoGang对分离自HIV感染者的212株白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研究发现,多数菌株对氟康唑敏感,MIC值<2μg/ml,这些菌株对伊曲康唑的MIC50及MIC90值也相应较低,范围在0.05μg~0.1μg/ml之间。另有61株对氟康唑敏感性较差,其MIC值为4μg~62μg/ml,MIC50及MIC90值分别是8μg/ml、64

4、μg/ml;同时测得伊曲康唑对这些菌株的MIC50和MIC90值分别是0.2μg/ml和0.4μg/ml。由此可见,这些菌株不但对氟康唑不敏感,对伊曲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也相应增高了约4倍。尽管临床上尚未证实唑类药物间的交叉耐药性,但这项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了氟康唑与伊曲康唑间的交叉耐药现象[4]。另有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论点,并进一步指出靶酶编码基因和膜上转运泵编码基因的突变、缺失和过分表达是交叉耐药产生的物质基础[5]。  (三)耐药现象导致了感染菌种的变迁:Price等对美国一家医院1987至1992年5年间分离的念珠菌进行氟康唑体外敏感试验,并对血标本中

5、菌种的分布进行了氟康唑使用前后对比研究,发现MIC值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白念对氟康唑最敏感,而光滑念珠菌敏感性最差。这一结果与5年间菌血症致病菌种的变迁相一致。在氟康唑使用前和使用初期,白念感染率为87%,但到1992年(氟康唑已广泛应用)只占感染菌株的31%。在此期间,光滑念珠菌的感染率由2%升到26%;热带念珠菌从2%升到24%;克柔念珠菌从9%升到20%。由此可见,随着氟康唑广泛应用,导致了念珠菌菌血症致病菌向非白念的变迁[6]。然而并非所有学者认为临床治疗可导致酵母感染菌种变迁。Sobel在1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许多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尽管长期给予酮康唑治疗,

6、但并未发现引起阴道炎的酵母菌种发生改变[7]。  二、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产生耐药的相关因素  (一)细胞免疫低下或缺陷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对伴口咽念珠菌感染的HIV患者研究发现,细胞免疫降低者对念珠菌有易感性,同时在这些患者身上也易发生耐药现象。在临床治疗失败的病例中,测其MIC值明显升高,且在CD4细胞数<20μl患者身上耐药显著高发,提示耐药的产生除与氟康唑的长期应用有关外,CD4细胞数减少更易产生耐药菌株[8]。Redding观察1例反复发生口咽念株菌感染的患者,在2年反复14次治疗中,氟康唑有效量由100mg/d快速升至800mg/d,MIC值亦由0.25μg/

7、ml上升到>64μg/ml。其间测得患者CD4细胞数是9/μl。在第15次再次发病时,氟康唑800mg/d已经无效[9]。有学者推断,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可能阻止抗真菌药物效应的正常发挥。  (二)药物与机体感染状况对念珠菌耐药有诱导作用:Vuffray等对口服氟康唑150mg/d已耐药的口咽念珠菌感染的HIV患者改用更高剂量,其中91例次治疗失败者既往用药的平均累积量是10600mg,而119例次治疗有效的平均累积量是4400mg。两者用药累积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药物的应用与菌株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10]。Cameron等随机选择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