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

ID:12456096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_第1页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_第2页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_第3页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_第4页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纤维素酶在乙醇工业中的生产应用及其生产现状摘要: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纤维素经过转化为乙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而纤维素酶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纤维素酶的分类、结构及作用机制,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工业生产及展望。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乙醇工业;生物能源中图分类号:TQ925.9X3821.引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纤维素资源,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植物体生成1500亿吨干物质,其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总量为850亿吨[1]。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各国政府都在寻找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物,而研

2、究发现,纤维素转化成糖类,在转化清洁能源乙醇是可行的,其前景十分诱人。但当前实现这一转化的技术瓶颈是纤维素酶的工业化生产成本过高。因此降低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成本就成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纤维素酶的分类及作用机理2.2.纤维素酶的分类纤维素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种酶都难以有效地降解它,需要一个复杂的酶体系共同作用。早在1950年,Reese等人就提出了C1-Cx概念,经过30多年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蛋白质分离及纯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分离得到的纤维素酶越来越多,每种酶作用的机理越来越明确。现已确认纤维素酶主要分为3大类:内切-1,4葡聚糖酶

3、,即endoglucanase,EC3.2.1.4,简称内切酶,又称Cx酶,来自真菌中的简称EG,来自细菌的简称Cen;外切β-1,4葡聚糖水解酶,即exo-1,4-D-glucanase,EC3.2.1.9l,即外切型葡聚糖酶,也称C1酶、外切酶,来自真菌的简称CBH,来自细菌的简称Cex;β-葡萄糖苷酶,即1,4-glucosidase,EC3.2.1.21,简称βG,也称纤维二糖酶。2.3.作用机理虽然对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没有完全搞清,但就目前研究所得其大致过程为:C1酶主要作用于天然纤维素,使之转变为非结晶的纤维素。CX酶又分为CX1酶和CX2酶两种

4、。CX1酶是一种内断型纤维素酶,它从水合非结晶纤维素分子内部作用于β-(1,4)糖苷键,生成纤维糊精与纤维二糖。CX2酶是一种外断型纤维素酶,它从水合性纤维素分子的非还原端作用于β-(1,4)糖背键,逐步切断β-(1,4)糖节键生成葡萄糖。纤维二糖酶则作用于纤维二糖,生成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发酵工艺我国在酿酒工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无技术性瓶颈。3.纤维素酶生产工艺3.1固体发酵法[2-3]固体发酵法是以玉米、稻草等植物秸杆为主要原料,投资少,工艺简单,产品价格低廉。然而固体发酵法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不可能像液体发酵那样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大

5、幅度下降。以秸杆为原料的固体发酵法生产的纤维素酶很难提取、精制。目前生产厂家只能采用直接干燥粉碎得到固体酶制剂或用水浸泡后压滤得到液体酶制剂,产品外观粗糙,成品质量不稳定,杂质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易污染杂菌。国内外对木霉纤维素酶的研究较多,但木霉一方面毒性嫌疑大,使之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着a-葡萄糖昔酶活力偏低的缺陷,致使纤维二糖积累,影响了酶解效率。有人采用在木霉纤维素酶中添加曲霉的件葡萄糖昔酶,提高了纤维素酶的降解能力。3.2液体发酵法[4-5]液体发酵生产工艺过程是将玉米秸杆粉碎至20目以下后进行灭菌处理,送发酵釜内发酵,同时加人

6、纤维素酶菌种,发酵时间约为70h,温度控制低于60`C,采用净化后的无菌空气从釜底通人进行物料的气流搅拌,发酵完的物料经压滤机压滤、超滤浓缩、喷雾干燥、制得纤维素酶产品。其工艺流程如下:液体发酵法动力消耗大,设备要求高,但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条件易控制,产量高,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稳定。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具有培养条件容易控制,不易染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很多,CMC糖化力法在研究和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6]”。4.国内外纤维素酶研究情况4.1.国外研究现状纤维素酶发现较早,1906年Seillier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能分解天

7、然纤维素,1933年Grassman等研究了一种真菌的纤维素酶系,分辨出2个组分,20世纪40-50年代,对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分离筛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分离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工作,加快了纤维素酶组分作用方式及诱导作用的研究进展,并且实现了纤维素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在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世纪70年代有些学者提出了纤维素酶的作用必须是多种酶协同作用,才能表现出很强的活性,并提取了这种协同作用的3种酶。目前,世界酶制剂工业发展很快。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达到工业化生产条件,如美国的Mil

8、es公司年产2000t,丹麦的NOVO公司年产5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