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ID:12451767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1页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2页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3页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4页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学生“眼高手低”的成因及应对策略黄渝民摘要:学生的“眼高手低”是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眼高手低;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黄渝民,任教于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一、从教的方面来分析成因       学生“眼高手低”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的备、教、辅、改几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

2、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教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三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       1.备课不备学生,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原因,首先是在教师的备课上。调查显示,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

3、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也有的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       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

4、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从何处着手。       3.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就学生“眼高手低”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

5、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二、从学的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造就“眼高手低”,主要体现在:       (1)学习动机不足。如今的学生普遍

6、存在着求知欲不足、思想浮躁、思维怠惰、吃苦精神不够、意志力薄弱等毛病,表现在学习中往往有“浅尝辄止”“注意力不集中”“粗枝大叶”“大而化之”等缺陷。       (2)学习习惯不良。就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预习——学习——复习”来看均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使预习了也可能是有“眼”无“心”、不着实质;许多学生听课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往往遗漏重要信息,抓不住知识的关键;许多学生课下对于技能的复习宁可用眼睛单纯地“看”,也不愿意动手一步步地做和练,因而不能在做和练的实践中深入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形成能力。       2.学生的学不

7、得法导致“眼高手低”,体现在学生陷入以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懂=会。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       误区二:会=对。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误区三:对≠全。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综上所述,

8、“学”的方面,知识、能力、意志是学生不会做题的三个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