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41108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09
《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立新经学 迎接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2011-11-0220:59建立新经学 迎接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饶宗颐教授访谈录王辛(香港)今日名流2008年7月号,总第127期http://gb.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zpykpub/docDetail.jsp?docid=20661&page=6久闻饶宗颐先生是当代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其煌煌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
2、的骄傲”、“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他没有耀眼的学历,却独辟蹊径,成为蜚声国际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以及书画大家。这样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在许多人看来枯燥乏味、高深莫测的学问,对现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独特的学术道路和研究方法,对后辈学子的启示又是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太大的话题,但笔者得知,饶教授运用甲骨文研究上古史,运用敦煌学研究中古史,都是在追寻中华文明的源头。他认为,研究问题,要穷其“源”,才能搞清“流”的脉络。他或许也认为,认清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探得中华文明独一无二持续几千年的奥妙,才能清醒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而读了饶教授在北大百年校庆纪念会上的
3、讲演《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自觉对他的学问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以为,饶教授在文中“充满信心地预期,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提出“重新塑造我们的新经学”,正是基于他近七十年来对中华文明“源”、“流”的追寻研究和深刻认识,他的“预期”和“希望”,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实乃发聋振聩之说! 饶教授提倡“新经学”,但绝不是固守旧学的老古董。精通英、法、德、日、印度语等多国语言文字的饶教授,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世界眼光”。他一生多次游学海外,所谓五大洲已行四,只有南美洲没去过。他研究中华文化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非常重视学术与文化的对外交流。他的弟子郑炜
4、明博士指出,可以说,四大古文明都是饶宗颐文化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这个世界的历史自古以来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交流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因此,他主张不能只从中国本身看中国,而应从世界的观点看中国。正因积学深厚、视野开阔,他做学问才能够贯通四方,融会古今,如季羡林先生所赞誉的“最善于发现问题,最能提出问题”。 饶教授也指出,“怀疑精神基本上是做学问的一个条件,学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怀疑的”。当然,这样广阔的思维、无拘无束的思想方法,与他一生的“外缘”大有关系。他曾说,“没有香港就没有饶宗颐”。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饶教授也是诗人,他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
5、心”,有学者认为体现了一种对“超越性大智慧”的追寻。我想,这种追寻应是饶宗颐先生一个重要的精神特质。每个与之近距离接触的人,都会感到他有一种超凡脱尘的“单纯”和“自在”。而且,惟其具有大智慧,才深知人之渺小和脆弱。他对我说,“我这个地方(指《饶宗颐学术馆》)叫小学”(该馆外文名JAOTSUNG-IPETITEECOLE,HKU,其中PetiteEcole是“小学”之意),因为,“我不敢把自己放大,我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他也说自己“不敢写自传,没有可传之处,一切还在追求中”…… 总之,“饶宗颐”是一个太丰富的话题,以下访谈,祇是不揣浅陋,探其万一而已。 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对现代人有极大
6、的启发作用 王辛(以下简称王):您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发言中提到,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要重新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圣经,建立新经学。我对您的这个提法非常感兴趣,据我瞭解,您对经学是非常重视的,您认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乃国本所系,“史”是事实和原本,“经”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经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重建新经学意味着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饶宗颐(以下简称饶):我那篇文章是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经”啊!中国其实老早就有“经”,中国的“经”,日本人的皇帝到现在还在念,日本的年号就是从我们的古经来的,到今天还
7、是。可是,我们自己却不读经。我觉得这是中国人应该反省的问题。 “经”的道理,经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也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着。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是有重要意义的。也就是说,经书有许多精义,对现代人有极大的启发作用。现在出土的东西很多,增加我们对过去的瞭解。我举个例子,好像《易经》,《易经》是中国第一个“经”,讲“天人合一”。古代人所说的“天”,就是宇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