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教案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

ID:12399363

大小:942.00 KB

页数:202页

时间:2018-07-16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_第1页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_第2页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_第3页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_第4页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诗文诵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典诗文诵读教案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2011年10月1第一章关于经典诵读(1课时)【重点和难点】一.什么是经典二.什么是诵读三.诵读与朗诵的关系【讲义】经典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古代作品或现代作品,而是三千年文明史中沉淀和富集下来的作品。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朗诵者要选定适合自己的文字作品,深入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设计好朗诵的形式,结合音乐灯光的设计,准确、清晰、有感情、有变化地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朗诵是一种创作活动。它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变成

2、声音,而是要赋予文字所应该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因为文字是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工具,但文字也有其局限性,如它很难甚至不能把人们在说话时丰富多变的语气表现出来,不能把人们说话的情态完全体现出来,也未必能够把一句话的真实含意揭示出来。因此,朗诵者在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文字创作者真实的意图,调动自己的情感,使其运动起来;接下来,还要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把作品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把自己运动起来的情感抒发出来。理解、感受、表达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朗诵者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所以说朗诵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念字出声,而是通过朗

3、诵者的再创造,把静止的、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活生生的、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语言。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2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第二章朗诵的准备(1课时)【重点和难点】一.作品的选择二.基调的确立三.知识的储备四.心理的调试五.艺术修养的形成六.朗诵的操练七.嗓

4、音的保护【讲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朗诵之前需要一定的准备,这种准备从作品的选择到知识的积累、修养的形成,以至于嗓音的保护、心理的调试等许多方面。本章将从以上角度对朗诵者所需的前提和准备做一个阐释。一朗诵作品的选择成功的朗诵,首先取决于朗读作品的选择。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适合自己的作品。选择朗读作品可考虑以下几方面:(一)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情趣高雅。任何一篇作品,都有一定的立意,也就是通过这篇作

5、品,能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同时,感情要丰富,一篇作品如果缺少真挚的情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很难打动听众。(二)语言规范流畅,通俗易懂。所选作品,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感。更重要的是要通俗易懂,在短时间内唤起听众的思想感情,使之投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如果词语深奥难懂,干瘪枯燥,听起来费神劳思,就难以引起听众的共3鸣。同时也不要选择平淡无味、缺乏情节和高潮的作品。如果作品本身没有亮点,就会导致朗诵者的表达平淡。缺少活力和动感。(三)符合特定要求。有些特定主题的朗诵比赛,所选择的朗诵作品要符合主题要求,不能离题;选材还

6、要考虑场合,比如中秋晚会,朗诵《月是故乡的圆》;庆祝教师节,朗诵《献给教师的花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选择一些歌颂祖国的作品效果定然不错。在大型的演出场合,不太适合哲理性太强的诗文,这类诗人大多是作者个人化的内心倾诉,不一定适合拿来当做朗诵作品当众放声朗诵,那样会破坏作品的美感,让人觉得不太自然,相反这类作品适合在深夜中细细品读或在电台朗诵。(四)符合自身特点。朗诵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文化层次等的不同,选择作品时都要具体考虑。比如,有的人喜欢节奏徐缓、语调平稳的文章;有的人喜欢节奏明快、内容生动活泼的文章;而有的人则喜欢语调高昂、节奏强烈的作品。选材还要

7、顾及个人的特点,如气质、声音等。如高大魁梧的男生来读《狼和小羊》,声音纤细甜美的女生读《将进酒》都不太合适。中学生参加各类朗诵活动或竞赛,或参加播音、表演等专业考试,关于男女情爱之类过于缠绵的诗文也不宜选择。二基调的确立唱歌有音调,绘画有色调,说话有腔调,“调”显形态、见个性、定分寸。诗的朗诵是语言的“歌唱”、声音的“绘画”、灵魂的“说话”;它来源于文字,形成于声韵,没有乐谱,没有画布,没有量化的规定,情感的张弛,语意的开合,须听凭于基调的把控。(一)朗诵基调的形成朗诵的基调来源于作品,作品的基调形成于对作品主旨题意、内容情境、思想脉络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