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98223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望花区教师进修学校阎玉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主要目标中提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重点加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后,我省又从今年秋季始,初中一些学科使用修订后新教材,那么,生物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实际,培养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个人的看法。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未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教学过程中教法单一,对学生的创造性
2、活动不感兴趣,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认为创造性能力只在少数尖子生甚至是科学家、发明家身上才有。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证明,创造性的活动,及创造性的思维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更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作为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只看成绩,忽视智力特别是创新的片面观点及做法。二、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发展,逐步地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必须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创设适宜的情境,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和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教师应该认真领
3、会其意图,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开展好创造性活动,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实验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去发现一些新现象,或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转为独立地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由于实验教材或指导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现象都交代的很细。因此,学生只须照章行事,依样操作即可。这种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大胆
4、思维、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因此,实验中要注意发散式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新方法,即注意发散式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的培养。三、教学方法要适应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学生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可能单一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适应一切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要探究的精神。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老师
5、提出问题,要有挑战精神和批评精神。2、在教学途径上重视启发和强调实践的基本特点。教师通过提问、质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的潜能,体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以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生物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自学能力。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6、,使一开始就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提出一些开发性、新颖性问题进行启发,让学生激发自己的求异思维,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锻炼。5、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体现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形式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多个角度去创造性思考,发表各自见解,打破思维定势,鼓励求异思维,甚至逆向思维。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那么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浅层次的,如果既重视课堂教学用重视课外活动
7、的开展,那么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高层次的。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它不仅在提高我国青少年对生物和环境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青少年的的科学研究能力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时代,我们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迎接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做好准备。献给我们的老师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