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

ID:12393303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_第1页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_第2页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_第3页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_第4页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采矿工程概论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一)解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能熟练阅读各种采矿工程图。(二)掌握煤矿各种开拓方式的选择和确定。(三)掌握主要采煤方法的基本巷道布置、回采工艺和适用条件。(四)了解井巷掘进基本知识。(五)了解矿井安全技术。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各部分的考查比例1、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约10%2、开拓方式约25%3、巷道布置约30%4、回采工艺约25%5、井巷掘进和矿井安全技术约10%(2)试题类型及分数分布:1、简答题约30%2、填空题约30%3、论述题约20%4、阅图及综合约20%第二部分考试要点1.煤田地质与矿图知识成煤作用,

2、成煤作用的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和煤化作用阶段。岩石的组成及分类。地质年代,地质年代单位和国际地层单位,聚煤期,含煤岩系。煤层的结构——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煤层。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的概念及性质,煤层底板——直接底和老底的概念及性质。煤层厚度。煤层的构造形态。断层要素及断层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及平推断层。煤层按倾角分类: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中(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45按厚度分类:薄煤层<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3.5m稳定性分类: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评价煤质的常用指标:水分

3、(W)、灰分(A)、挥发分(V)和固定碳(FC)、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粘结指数(Gr.l)、含矸率。中国煤的分类。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远景储量,设计损失煤量的概念。A、B、C、D级储量,煤炭储量分类表。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常用的采掘工程图。2.煤田的划分煤田、井田的概念。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井田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我国各类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K的含义及取值。井型的概念。井型分类。大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150、180、240、300、400、500

4、万t/a及500万t/a以上的矿井;300万t/a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中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60、90万t/a。小型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15、21、30万t/a。3.井田内的再划分常用井巷名称及含义。阶段、水平、开采水平的概念。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式和带区式划分。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的确定。阶段再划分为带区的条件。采区和带区的开采顺序。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及范围。4.井田开拓井田开拓及开拓方式的概念。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

5、、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分带式开拓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的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斜井井筒的布置及适用条件,底板穿层斜井和顶板穿层斜井。平硐开拓:平硐的形式:走向平硐和垂直走向平硐。两者的适用条件。三种开拓方式比较和综合开拓。5.井田开拓中几个问题分析上、下山开采的概念。上、下山开采在掘进方面、运输方面、排水方面通风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其优缺点。下山开采的适用条件。水平高度的概念。影响开采水平高度的主要因素。开采水平

6、高度的确定。开采水平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阶段回风大巷。根据煤层数目和间距不同,阶段运输大巷有分煤层运输大巷、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及集中运输大巷。各种大巷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井筒位置确定原则。6.井巷掘进井巷断面的形状。岩巷的主要掘进工序。掘进断面的煤眼布置。电雷管的分类。巷道常用支护方式,锚杆支护作用原理。普通凿井法和特殊凿井法的适用条件。普通凿井法施工阶段。常用的特殊凿井法。7.近水平、缓倾斜、中倾斜准备方式准备方式的概念。近水平、缓倾斜、中倾斜准备方式的分类。两种基本的准备方式:分区式和分带式。准备方式按开采方式分为上山采(带)区与下山采(带

7、)区;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方式分为单层准备与联合准备;按采区上下山的布置分为单翼采区与双翼采区。带区式准备方式的适用条件。单一煤层整层采区式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运煤系统、运料排矸系统和通风系统。采区巷道的组成。单一煤层整层采区式准备方式的适用条件。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运煤系统、运料排矸系统和通风系统。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准备方式的适用条件。单一煤层整层开采时倾斜长壁采煤法准备方式。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倾斜长壁采煤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8.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煤层上山、岩石上山的位置,上山层位及坡度。采区上山的数

8、目及相对位置。采区上山的运输。采区上部、中部、下部车场的作用和形式。采区倾斜长度、走向长度、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