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87666
大小:56.2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6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科人员都在开始探讨这样一个热点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需要迫切研究的实际问题。本人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谈三个问题: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二、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建议一、素质教育的提出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十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改发展的历史。1978年,十年动乱以后,教育战线急需拨乱反
2、正.原教育部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指示下,编就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和通用教材,小学数学教学进人了以重视“双基”为主要特证的教学恢复期,乃属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在80年代上半期,国门逐步打开。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社会已处在信息“爆炸”、科技迅猛发展、人才剧烈竞争的时期,一定要把培养人的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学校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于是进入了。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要特征的教改发展时期。第三阶段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这时通过教育实践以及毕业生走向社会(包括对外交往),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双基”扎实,智力优异,
3、但并不都能成才,其中十分重要的是思想道德品质以及非智力因素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把“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到日程上来进行探究。与此同时,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数学教学方法的单项研究虽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取得成效,但仍不是以真正解决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根本问题,为此又转向探讨“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促进教学过程优化”的问题。所以,第三阶段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以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为重心的教改深化时期,这段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上这些时期只是大致划分,每一时期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包含着前一阶段的成果,而绝非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回
4、顾这三个时期,说明了小学数学教改是逐步向纵深健康地发展的,在广大教师和教科人员悉心研究和大胆实践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再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三个时期仍然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甚至在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压力下,越演越烈。例如,抓‘双基’,是因为考试要考知识;抓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分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集中于使升学率超过他校。为此,现在又开始第四对期,即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改转折期,这比起前三个阶段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明确地提出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这一正确的轨道上来。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
5、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的了。当然,素质教育的提出绝不仅从“数学”这一门学科的角度出发的。必须看到,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的提出总有其社会背景。党的十二大开始,就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四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
6、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的确,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而我国目前劳动者的素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下称《纲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状况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科学技术之所以得不到普遍推广,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之所以得不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人口增长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劳动者素质低。”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教育,并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7、提高全民族素质,乃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必由之路。再从国际环境看,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的挑战时期,改革开放既对我国的发展带来大好的机遇,但也使我们面临严重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明确地说,在今后的世界中,谁的民族素质高,谁就能自立于民族之林;谁的民族素质低,谁就会被挤垮。我国是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还比较落后,怎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呢?《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才资源的优势,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8、。”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教育上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