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71161
大小: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6
《公共基础知识_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基础知识(实践、认识、真理)强化训练试题61:认识的客体是()。A:A.一切客观事物B:B.自然界的存在物C:C.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答案:D试题6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A.剩余价值论B:B.阶级斗争理论C: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D.科学的实践观答案:D试题63: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A:A.起决定性作用B:B.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C:C.与实践共同起决定性作用D:D.起补充实践检验的作用答案:D试题6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A: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答案:D试题65:“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这是()。A:A.唯心主义观点B:B.辨证唯物主义观点C:C.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D:D.诡辩论的观点答案:B试题6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A.从实践到认识B: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C:C.从感觉到知觉D:D.从具体到抽象答案:B试题67: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论认识C: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答案:D试题68: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A.唯物主义的B:B.主观唯心主义的C:C.唯物主义经验论D:D.客观唯心主义的答案:B试题69:承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 A:A.唯物论B:B.客观论C:C.辩证论D:D.折衷论答案:C试题70: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B: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D: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答案:B试题71:17世纪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监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1980年10月,罗马教皇不得不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A:A.真理终将战胜谬误B:B.真理是不断发展的C:C.谬误是对客观实际的歪曲反映D: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答案:A试题72: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A.感觉B:B.知觉C:C.表象D:D.概念答案:B试题73:“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A: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B.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C: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答案:A试题7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A.感觉——知觉——表象B:B.概念——判断——推理C:C.实践——认识——实践D: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答案:C试题7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答案:B试题7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答案:B试题7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B:B.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的观点C: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的观点D: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答案:D试题7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B试题7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答案:C试题8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答案:A三、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4.在历史观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5.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7.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显著特征。()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真理性与阶级性是有机统一的。()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为无产阶级服务。()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三、判断题 1.×【解析】哲学与世界观是有区别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只有把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才能形成哲学。哲学要以世界观为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升华。 2.× 【解析】要正确判断此题正确与否,必须弄清楚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4.√ 5.√ 6.×【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7.×【解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 8.×【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与阶级性是有机统一的。 9.√ 10.×【解析】①“科学的科学”是指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这是旧哲学的看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科学的科学”。 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的科学”,就会把它看成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并强加在科学之上,用抽象的哲学原则取代各门科学的特殊规律,用主观联系代替客观联系,而阻碍科学的发展。《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一、复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同党的十五大报告结合起来。十五大报告分十个部分: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2、过去五年的工作。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还要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复习时要着重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一国两制”问题。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马克思哲学原理相结合。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部分考核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例关系等。比如: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是社会属性,其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4、流通中货币所需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比例关系。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7、商品高层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8、几种类型的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哪些情况下适用。9、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是我国保障体系的内容。四、以下知识点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多次出现过的。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货币量基本的职能。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4、货币是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6、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7、非价格竞争。8、市场机制的核心。9、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10、期货交易采取的组织形式。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功能。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1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形式。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1.了解中国国情,认识时代特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了解邓小乎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3.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1.邓小平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2.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4.正确认识我国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的主要失误和教训。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墓本路线第一节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和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系和实际要求。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全面理解和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涵义及其意义。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的战略。3.理解并掌握部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客观必然性。第四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掌握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并掌握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5.理解并掌握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1.了解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三种企业制度形式的含义及其优缺点。2。深刻理解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3,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5.结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有关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抓好的几个环节。第三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了解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含义。3.理解并掌握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的作用、功能和特点。第四节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2.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3.了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原则和手段。4.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含义、类型及其作用。5.了解产业政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含义。2.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及其确立的原因。3.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集体经济及其作用。4.深刻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公有制实现形式中影响较大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及其内容。5.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特点和作用。6.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重点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2.掌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3.了解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4.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5.掌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含义。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2.深刻理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了解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深刻性和广泛性。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3.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主要形式和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掌握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基本方针和重要作用。第四节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1.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则、目标和方针。第五节“一国两制”、统一祖国1.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2.了解“一国两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成果及意义2012年甘肃考试常识判断历史考点汇总中国史知识点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中国史知识点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2.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3.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4.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5.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中国史知识点三: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中国史知识点四:1.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2.“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4.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5.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中国史知识点五: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5.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中国史知识点六:1.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3.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4.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5.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世界史知识点一: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4.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5.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世界史知识点二:1.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最高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3.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5.泰勒斯被西方誉为“哲学之父”世界史知识点三:1.“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识”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2.《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4.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5.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世界史知识点四:1.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解放运动。2.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3.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4.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5.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世界史知识点五:1.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伽利略2.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3.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24.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5.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世界史知识点六:1.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3.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5.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