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

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

ID:1235061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_第1页
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_第2页
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_第3页
资源描述:

《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诊疗指南(选自中华医学会2005版《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风湿性多肌痛(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我国PMR并不少见。[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1)一般症状:发病前一般状况良好,可突然起病,晨间醒来出现肩背或全身酸痛、不适、低热、乏力等症状;亦可隐袭起病,历时数周或数月,且多伴有体重减轻等。(2)典型症状: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可单侧或双侧,

2、亦可局限于某一肌群。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等。但这些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有些病变也可累及肢带肌肌腱附着部,有些也可出现腕及指间关节疼痛和水肿,甚至出现胸锁、肩、膝或髋关节的一过性滑膜炎。2、辅助检查(1)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血沉显著增快(>50mm/h魏氏法),C反应蛋白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一致;(3)肝酶可轻度升高,但反映横纹肌炎症的血清肌酶多在正常范围内;(4)肌电图和肌活检无炎性肌病的依据;(5)抗核抗体和其他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通常均为阴性;(6)肩、膝或髋关节可有少量滑

3、膜积液,为非特异性炎症性反应。[诊断标准]可根据下述6条临床特征作出诊断:1、发病年龄≥50岁。2、颈部、肩胛部及骨盆部肌肉僵痛,至少两处,并伴晨僵,持续四周或四周以上。3、血沉≥50mm/h(魏氏法)。4、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阴性。5、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15mg/d)治疗反应甚佳。6、须除外继发性多肌痛症。[鉴别诊断]1、巨细胞动脉炎(GCA):风湿性多肌痛与巨细胞动脉炎关系密切,在风湿性多肌痛中若出现下列情况应注意除外合并巨细胞动脉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颞动脉怒张、搏动增强或减弱并伴有触痛;伴有头皮痛、头痛或视觉异常等,均需进一步作颞动脉超声、血管造影或颞动脉

4、活检等。1、类风湿关节炎:持续性对称性小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有类风湿因子阳性。而风湿性多肌痛虽可有关节肿胀,但无持续性小关节滑膜炎,无关节破坏性病变和无类风湿结节,通常类风湿因子阴性。2、多发性肌炎:该病肌无力更为突出,伴肌萎缩、血清肌酶活性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为肌炎表现,而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肌酶、肌电图和肌活检正常,肌痛甚于肌无力。3、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asyndrome):该综合症躯体疼痛有固定的敏感压痛点,如颈肌枕部附着点、斜方肌上缘中部、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外侧上缘、肱骨外上髁下处、臀部外上缘限臀肌皱褶处、大转子后

5、处、膝关节内侧鹅状滑囊区等9处,共18个压痛点。并伴有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激惹性肠炎、激惹性膀胱炎、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4、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并注意同其他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血管炎相区别。[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作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防止病情复发。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萎缩。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初发或较轻病例可试用,如消炎痛、双氯芬酸等。约10-20%的患者单用可以控制症状。但难以防止并发症发生。(2)糖皮质激素:一般病例首选泼尼松10-15mg/

6、d口服。若诊断无误,一周内症状应明显改善,血沉开始下降。对病情较重,发热、肌痛、活动明显受限者,可以泼尼松15-30mg/d,随着症状好转,血沉接近正常,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mg/d,维持时间不应少于6-12个月。减量过早、过快或停药过早,可导致病情复燃或复发,大多数患者在2年内可停用激素,少数患者需小量维持多年。必须指出,对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时给以相应治疗甚为重要。(3)免疫抑制剂: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证,或效果不佳,或减量困难、或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5-15mg/w,或其他

7、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预后]经过适当的治疗,PMR的病情可迅速控制、缓解或痊愈;亦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疾病后期也可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或肩囊挛缩等严重情况。PMR如不发展为GCA,预后较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