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46799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化等待为思考 化压力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等待为思考化压力为研究——学习新教材心得四川省罗江中学陈宇13547031771邮编:618500在新教材培训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感到新课改下的教材不好教,教学课时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想详讲怕时间不够,略讲又不放心,加之四川省2013年才会举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现目前无法系统的研究高考题的难易度和类型。现在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1、第一次接触教材,不能对教材整体把握,不了解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了解新教材细节的变化,对新教材的大纲不太适应。2、教学目标直指高考,师生学习负担过重,学生越来越脱离书本,教师满堂灌仍然普遍,高一期间盲目的扩充加深,加之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不到
2、位,学生比较恐惧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3、教辅资料不配套,练习和讲义汗牛充栋,大多是旧貌换新颜,教与学的实践知识脱离较大。四川版的新教材教案讲义较少,教师的备课量大,课时安排紧缩,考试和测验时间少,大量的追赶教学进度,无法检查学生双基。4、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到位,过分强调细枝末节,题型、特技太多,导致负担沉重;方法论层次的内容(如类比等)重视不够,简单记忆、模仿太多,导致数学思维层次不高;“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5、精通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教
3、师太少,大多只会做PPT课件,而无法用几何画板,excel,flash等CAI现代教育技术.很多课时大量的人为讲解,知识抽象空洞,学生无法接受。6、对新课改的观念和意见分歧较多。有很多老师认为“模块化”结构对教学不利,教龄越长越认为“模块化”不好。主要有三方面问题:第一,模块化导致”整体知识结构出现逻辑性问题;第二,导致一个模块中的知识不连贯;第三,螺旋上升使知识的逻辑链条被人为割断,教学要求变得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比较多的教师对“模块化”的认同度不高。具体在以下方面①内容太多;②系统性差,螺旋设置不合理;③与初中课标不衔接;④教学要求不好把握;⑤“城市化”倾向严重;⑥理想化
4、色彩浓厚;⑦对信息技术要求太高,使用过多。7、学生方面也存在很多和以往相同或不同的问题,比如说①高考指挥棒;②新增知识多,体系结构乱,教学要求不好把握;③初高中衔接有问题;④习题特别是一些探究性问题,对学生要求偏高⑤高中要学习的科目太多,对学生的要求太全面⑥普通高中扩招后,学生基础达不到高中学习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化等待为研究,化压力为动力,研究好新教改下教材的讲授方法:1、研究教材的本质变化,化等待为研究:旧教材侧重对数学原理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在用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新教材侧重对一些现象或实例分析,避免体现本质规律的直接描述,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本质,也
5、就是说:一个是从本质到现象,一个是强调从现象到本质。5教材的讲解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就注定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条条道路通罗马,老师不容易掌控教学现场,而学生也很难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统一性的规律性,因为数学原理一般都是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人类的结晶,学生很难从一些生活现象联系到数学的公式上去,学生有可能各抒己见,而怎样设计问题,怎样设计教案,怎样设计教学引入学生到这节课的重难点上去,和有效的进行教学过程而达到数学教学真正目的是非常考手艺的,教师往往是要通过自己的手段引学生到数学思想上去。要求教师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的储备,如果课堂上只看到了新教改那些例题的花哨形
6、式,对数学思想,数学原理理解不深,就很容易无法变通,做不起更深的题目,只会停留在效仿和死记上。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材熟悉,做到充分备课,精心准备。在新的学期前就应该做好几本书的通读和研究。2、掌握顺序上的变化,做到整体把握教材。老教材是代数板块,几何板块。按照数学思想的螺旋式上升,但是老教材就没有考虑到和物理知识的结合,因为在高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候就设计到力的分解和合成,非常依赖运用三角函数和几何知识,没有兼顾到学科上的融合。但是新教材是按照知识内容的一致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的一个一个的板块。比如说新教材是先讲函数再讲映射,让学生现有具体的感知然后再到抽象的元素对应问题。先
7、讲方程再讲不等式,三角等,这样很多知识新教材也基本上和物理是同步的。学习完“集合与函数概念”,接着研究“基本初等函数”,最后探讨“函数的应用”,整本书所学习内容可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除此之外:①教材中增加了不少的“思考”,“探究”,“观察”等问题,联系生产实际,引进了很多生活例子的数学模型、背景,如“臭差层空洞问题”、“恩格尔系数问题”、“溶液酸碱度”等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②对学生强调问题意识,让学生改进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从教学中好的问题开始,教会学生发现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