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41572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科举制的创立__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科举制的创立。(板书标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学习这一课对于学习隋
2、唐历史具有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2、过
3、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本课的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五、教法与学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一学
4、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第3页共3页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情境,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联系,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主要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及联系实际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将采用诗歌引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启发学生思考: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一种什么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解释“什么是科举制”。紧接着给出连续的设问:到底科举制是如
5、何诞生的?科举制又是如何完善的?其影响如何?由此导入新课。2、科举制的诞生本目内容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理解认识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弊端。这样自然引出隋朝建立不久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而创立出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2)然后进一步设问:在隋朝,科举制度是怎样诞生的?总结科举制创立的过程。通过这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3)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比原来的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过将科举考试与原来的选官制度作比较,学生能加深理解“科举制度”,为后面学习科举制的影响作好铺垫。3、科举制的完善1)首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要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你讲考哪些科目?让学生了解朝的科举考试的科目。2)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完善科举制所做的贡献。提出问题: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鉴于这一综合较强的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对于唐太宗的贡献,让学生阅读P18的第二段内容,加以归纳;接着引导学生探讨国
7、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科举考试已经把读书、应考、做官联系在一起。然后多媒体出示材料,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对于武则天的贡献,多媒体出示武则天的画像及有关“殿试”和“武举”的材料,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并归纳出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所做的贡献;对于唐玄宗的贡献,用多媒体出示唐玄宗的画像和有关唐诗材料。3)然后多媒体出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4、科举制的影响第3页共3页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这是本课的难点,可以指导学生从对当时的隋唐社会、后世和对外国的影响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讨论科举
8、制度。对当时的隋唐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前两目所学的内容,得出结论。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19第三段的内容。对外国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p20页的有关小字内容,并多媒体出示P21页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