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散文读本(1)

中学生散文读本(1)

ID:12337591

大小:6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6

中学生散文读本(1)_第1页
中学生散文读本(1)_第2页
中学生散文读本(1)_第3页
中学生散文读本(1)_第4页
中学生散文读本(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散文读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散文读本(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杜甫说得最明确,也最有权威性。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读本,是提高作文水准的基础工作。“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提供的,应该是确实优秀的,这样,学生才喜欢、才认同、才会产生积极的效应。我觉得为学生提供的优秀文章,主要是散文。当然也不排斥小说、戏剧中的精彩文字。曾在网上看到一些教师网友提供的美文,但仍觉得不够惬意,因此想自己来编选一回。回想自己从小就喜欢用剪报的方式来收集优秀文章,后来在工作中也接触到大量优秀散文,现在有网络,收集与保存优秀文章更为方便,由此来看,做这件事还是有一定条件的。当然,这也

2、是颇费时间的,只能慢慢来。今日先选出10篇,做个尝试。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管窥■谭容培与古代西方相比,中国先民很早就与自然建立了亲和协调的审美关系,并且善于赋予自然审美以丰富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心理定势,滥觞于先秦时期出现的“比德”山水观。孔子从自己所奉行的仁学立场出发,提出“乐山”“乐水”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以水的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盈科而前的动态特征,比喻君子博学深造和不断进取;以山的稳重静穆、参天拔地、滋育万物的静的特征,象征君子沉静刚毅和仁爱友善。孔子山水观的合理性和深刻性,在于它既注意了自然山水的外部形态特

3、征水的动态和山的静态,又不停留在对自然山水的外部形态的感性直观上,而是进而揭示人与自然异质同构,即道德秩序与自然秩序相互感应的关系。要实现自然物的形态和人的精神之间的相互感应,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审美修养和人格修养。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太阳月亮有光辉方能“照亮”和“唤醒”万物;观水也要借助君子的慧眼,透过水盈科而行的感性现象,领悟到必须不断修养和磨炼才能达于大道的道理。自然形式美的发现,不仅要有能看懂形式美的眼睛,而且要有达于大道的人格修养。这种自然物的

4、形态和人的精神之间的相互感应之说,极大地拓展了自然审美的精神内涵和想象空间。其后,屈原则从自我情感体验出发,使自然审美深入到情感净化和人格升华的层面,进一步拓展了自然审美的精神内涵。他以自然物比附人格“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用心灵深入到大自然的精英中去博采众芳,以增益自己的幽香之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热情颂美橘之“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坚贞节操,“廓其无求”、“秉德无私”、“精色内白”的芬芳美质,咏橘以寄志,颂橘以抒情,对自然美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很高的诗化境界,不仅对于《诗经》中所表现的以比附为出发点的对自然的观赏态度来说

5、是一种超越,而且包容了孔子“比德”观无法涵盖的生动而真挚的情感内涵。古代诗人观赏和描写山水,大多着意赋予自然山水以深邃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意味。如杜甫的《望岳》,登山言志,即通过观照感受泰山的雄伟气势,展现自我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他对山的比德的领悟,建立在对山的自然形态及其空间关系变化的直观感受基础之上,是观景过程中合逻辑的意象引申,比一般比德显得自然无饰。又如曹操的《观沧海》,咏叹秋风萧瑟中洪波涌起,大有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之宏伟气势,因而使人激起包容宇宙的澎湃心潮和唤醒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这也是借观海以言志,但诗人的情与志完全渗透和契合于自然形式,

6、自然景物不再是作为《诗经》中的陪衬比附之物,而是化为情感之物了。如所周知,古人喜好把梅兰竹菊的自然形态和形象,与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节操联系起来,并以此自喻自励或共勉。故梅兰竹菊作为园林盆景和诗画主题登临文化艺术大雅之堂,供酷爱者朝夕观赏和品味。有许多名士为了超脱现实中的苦闷,从自然中寻找精神慰藉,常年留连于山水之间,如被称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经常在竹林中饮酒清谈,对竹啸吟。王子猷即使寄居他人空宅,也先行种竹,爱竹之情切,传为佳话。因古代文人在生活中喜爱观赏梅兰竹菊松,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们当作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对象。如东汉刘桢以不

7、罹凝寒、傲然挺立的松柏自况,象征恶劣环境中直立独行的人格本性。(《赠从弟》)唐代李白诗云:“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以松喻刚直不阿。(《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诗》)元代王冕的《白梅》,赞美白梅的绝俗高洁和迎春之美。宋代陆游咏梅之作达一百首以上,其中《卜算子·咏梅》托梅寄志,以梅花在凄风苦雨中孤寂而顽强地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象征不改初衷的赤诚之心。陶渊明借菊抒怀,表达归隐田园所获得的内心宁静与生命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然,古人之所以对梅兰竹菊情有独钟,不仅是这些花木美的自然形态使然,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象征

8、古代文人崇高的人格理想。如果拘泥于自然形式,看不到自然形态与精神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