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

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

ID:12334424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_第1页
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_第2页
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_第3页
资源描述:

《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验干扰因素一、产生的假阳性的原因有:1、污染(无热源的试管、枪头和蒸馏水等)2、血液透析、腹膜透析3、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外科手术)4、某些静脉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等)5、抗肿瘤多糖(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6、某些疾病导致病人自身丙种球蛋白增高连续检测有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葡聚糖的测定值在连续监测中出现快速较大幅度的变化提示假阳性,尤其是对还未开始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二、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有:1、不敏感菌:特殊真菌如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细胞壁没有(1-3)-β-D葡聚糖成分,隐球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致使(1-3)-β-D葡聚糖释放不出,这些真菌无法检测到。有临床症状

2、,但G试验阴性临床医生便可以考虑这两种真菌感染的可能。2、定植菌:多项研究显示,定植真菌几乎不引起(1-3)-β-D葡聚糖升高,即使是严重定殖。因此G试验阴性可以区分定植菌和侵袭性感染。3、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分解代谢。(标本及时送检)4、试验操作过程中离心时间过长。(进行标准化操作)近20余年来,由于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因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首先是念珠菌感染率显著上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住院患者念珠菌所致败血症的患病率为2%,20世纪80年代后期增至5%,而到了20

3、世纪90年代后已达8%,有1组研究报道在ICU患者真菌败血症患病率竟高达12%。与此同时,非白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比例也明显增多,上世纪60~70年代,白念珠菌感染高达85%~90%,然而在1988到1992年间,据一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超过白念珠菌,仅42%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所致,而其余均为非白念珠菌,包括热带念珠菌(18%),近平滑念珠菌(17%),光滑念珠菌(11%),克柔念珠菌(4%)。在非癌症研究中心也得到相类似的调查结果,有学者推测可能与氟康唑的广泛预防应用有很大关系。迄今为止,念珠菌仍旧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在美国每年100000住

4、院患者中就有6-23例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并成为血行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约占8%-10%。其中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所占比例约为50%-70%,同时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在下降。其次是曲霉菌感染,侵袭性曲霉病好发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预后极差,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感染列第二位。曲霉属真菌普遍存在于环境之中,肺是其最常见入侵途径。该病菌嗜血管组织,常侵犯血管,并引起血管栓塞,造成供血区缺血、坏死。虽然,在曲霉属中约有19个不同种报道可以致病,但主要仍是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和土曲霉,尤以烟曲霉最为多见,但近年报道非烟曲霉菌(

5、non-fumigatusaspergillus)有明显上升趋势,对传统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在下降。目前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已成为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感染的重要死亡原因,尤其是白血病、骨髓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一旦感染发生,其病死率可高达62%-100%。但该病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一些致死率较高的镰刀霉、接合菌和赛多丝孢霉等过去少见真菌,现在在临床上也开始屡屡有报道,尤其是好发于一些严重免疫低下患者,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二、临床诊断新进展免疫低下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往往又易被原发病或继发细菌、病毒感染所掩盖,加上传统的真菌培养阳性率较

6、低,有些部位培养阳性也很难确立是定植或侵袭或污染,因此动态比浊法:动态定量检测真菌可溶性抗原(1-3)-β-D葡聚糖,革兰阴性菌可溶性抗原(脂多糖),系统通过测定生物试剂与检测样品中抗原抗体反应生成浊度,采用动态比浊法,连续检测浊度的变化建立时间(T)与微生物含量(C)关系的标准曲线,通过光电转换原理,经软件系统分析得出具体检测值,得出检测样品中含真菌或内毒素含量。1.操作环境:无菌操作,预防外来微生物污染,建议在洁净台上进行操作.2.操作人员:应经过全面技术培训.3.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4.作好室内质控.5.树立连续检查概念.6.保证采集血量一致.7.确保前处理时间一致.8.保持与临

7、床医师沟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