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22629
大小:8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6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海口市琼山一小王丹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及语言环境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2、懂得寓言所蕴涵的做人道理。[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借助工具书或课后注音认识字词,能读通课文。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板书“争”字,问:看到这
2、个字,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指名说)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争”的寓言。板书课题:《鹬蚌相争》。二、解释课题。1、给“鹬”“蚌”注音。1、齐读课题:鹬——蚌——相争;再读:鹬蚌——相争。2、出示课件,认识“鹬”“蚌”,说说它们的特点。(鹬有长长的嘴巴,蚌有坚硬的贝壳。)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1、质疑。师:看着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生: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它们是怎么相争的?相争的结果是如何?2、初读课文,初步解决以上问题。3、学习8个难懂的词语:啄肉夹住威胁相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筋
3、疲力尽喜笑颜开4、用以上八个词语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5、学习生字“弱”“疲”。三、学句、精讲。1、学习第1自然段。①指名读此段。②抓住“猛地”引导学生理解鹬啄肉的速度很快,用力很强。③抓住“急忙”“牢牢地”引导学生理解“蚌”的自卫意识非常强。④指导有感情朗读。1、学习第4自然段。过渡:一个“猛攻”,一个“死守”,结局会怎样?①默读此段。②抓住关键词语“喜笑颜开”体会渔翁意外收获后的高兴心情。③抓住“谁也不让谁”“筋疲力尽”引导学生理解“鹬”和“蚌”的互不相让。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鹬”和“
4、蚌”的互不相让,读出渔翁意外收获后的满心欢喜。2、学习第2、3自然段。①同桌之间,一个演“鹬”一个当“蚌”,练读“鹬”和“蚌”的对话。②指2名学生学着“鹬”和“蚌”相争。(引导争出“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的语气)③全班分二组来争。④小结:“鹬”和“蚌”相争的声音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从哪个成语看出来?生:越来越小。从“筋疲力尽”可以看出来。师:板书:筋疲力尽。就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筋疲力尽”地争最后一次。(学生争)师:正当双方争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谁来了?(画:渔翁)渔翁的神情怎么样?(喜笑颜
5、开,画笑脸)因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鹬和蚌一齐捉到篓里去了。(画鱼篓)一、设境、练讲。1、如果你就是这位渔翁,这会儿最想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2、如果你正是篓中的鹬和蚌,此时此刻你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二、总结。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鹬蚌相争》教学反思《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只顾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地三者得利的道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
6、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难。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也并非易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读完后兴味索然,机械谈寓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以往学习寓言“读故事____谈寓意____联系生活举实例”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至始至终紧扣一个“争”字做文章:1、由“争”字导入。(板书:争)师:看到这个字,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争吵、争斗……)今天,我们
7、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争”的寓言——(板书:鹬蚌相争)。2、扣“争”字引导学生质疑。师:看着这个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生:鹬和蚌为什么相争?是怎样相争的?争的结果怎样呢?(板书:???)3、执“争”字解疑。我以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为突破口,通过创设情景,角色对话,情景表演等手段,引领学生激情地争:单挑式“得意洋洋”地争——小组“互不相让”地争——男、女“毫不示弱”地争——最后“筋疲力尽”地争(板书:筋疲力尽)师小结:正当鹬和蚌争得筋疲力尽时,谁来了?(板书: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齐提到鱼篓里去了。(
8、板书:)这样让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话来理解故事。4、争毕悟意:师:如果你就是这位渔翁,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或做些什么?如果你正是篓中的鹬和蚌,你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一环节,我通过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通过叙说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寓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情感目标的渗透不露痕迹。整一节课,我抓住9岁孩子好争的天性,以“争”为突破口,点燃学生“争”的欲望,再推波助澜,靠“争”去攻克重点、难点,悟出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