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

ID:12320946

大小:21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6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_第1页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_第2页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_第3页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_第4页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册第十课孟子选王道之始国学常识一四书二、孟子书之编订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冊 第十課 孟子選──王道之始國學常識2一、四書2二、孟子書之編訂3三、孟子書之分析3四、孟子書之注釋4作者面面觀4一、孟子的生平4二、孟子的主要思想5段落大意10注釋補充資料11形音義彙整12一、義近詞語12二、同義成語13三、一字多義13四、形似字比較13修辭纂要14一、轉品14二、排比14三、類疊15延伸閱讀15一、仁者無敵  孟子梁惠王上15二、義利之辯  孟子梁惠王上15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公孫丑上16四、一傅眾咻  孟子滕文公下17考題觀摩1720國學常識一、四書書籍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篇章1

2、.分齊論、魯論、古論。2.今通行本為魯論,分二十篇。首學而,終於堯曰。前十篇稱為上論,後十篇稱為下論。宋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是指上論。全書分七篇,即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篇分上、下,共二百六十一章。禮記第三十一篇。禮記第四十二篇。朱熹根據程頤之意而分為經一章,傳十章。成書記載孔子應答弟子和時人,及弟子相與問答的言論,由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記述而成。由孟子與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所記述,非輯於一時一人,或經孟子潤色而成。相傳為孔子之孫孔伋(子思)所作。主要思想內容以「仁」為中心,是

3、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闡揚倫理道德的規範。全書以「義」為中心,強調道性善、尊王賤霸、民貴君輕、先富後教、重義輕利。程頤認為是孔門傳授心法之書。闡發中庸之道的思想。以「誠」字貫串。分三綱領、八德目、六步驟。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德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六步驟:止、定、靜、安、慮、得。地位語錄體之祖原屬子部,宋之後被列入經部。程頤稱為初學入德之門20二、孟子書之編訂孟子七篇的作者,歷來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孟子所自撰漢趙岐於孟子題辭說:「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4、。……莫能納其說,……於是退而論集所與高第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難疑答問,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宋朱熹於朱子語類中說:「論語多門弟所集,故言語有長短不類之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亦認為孟子一書為孟子所自著。(二)孟子與其門徒合撰司馬遷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孟軻,……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以為孟子一書,係孟子在其弟子協助下完成。(三)孟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撰唐張籍上韓昌黎第二書云:「師之賢者,其徒數千人,

5、或數百人,是以沒則記其師之說以為書,若孟子是也。」韓愈答張籍書云:「孟軻之書,非軻自著。軻既沒,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耳。」皆以為孟子一書為孟子之弟子所撰。其實孟子一書的編成,和論語成書有部份類似的情形,最早的初稿當為門人的筆錄,其後再經孟子潤色而成。尤其孟子書中有些篇章的篇幅甚長,甚至高達一千多字,若非當時隨從弟子及時筆錄,將孟子的言論記錄下來,而稿成之後,再經由孟子增潤,否則難以如此生動、豐富;而且文章的風格也不會前後一致。至於書中所見的時君,例如梁襄王、鄒穆公、魯平公均稱諡號,有些君主甚至死於孟子之後

6、。從這裡亦可知孟子在編訂成書之後,必再經孟子弟子及再傳弟子之改訂。三、孟子書之分析孟子一書是孟子言行錄的集成,主要記載孟子與門弟子的重要談論,及孟子面見時君的重要言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言:「孟軻,……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此七篇依序為梁惠王上下篇、公孫丑上下篇、滕文公上下篇、離婁上下篇、萬章上下篇、告子上下篇、盡心上下篇。孟子七篇的順序,大抵以類相從,先從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談起,而後再言及心性、修養。如梁惠王、滕文公兩篇主要記孟子和當時諸侯的談話,萬章篇多談及堯、舜、禹、湯和孔子的

7、故事,離婁、盡心兩篇則彙集許多類似的問題。前幾篇以談論政治、經濟的話較多,主旨在明王政,第六篇告子多談論人之「性」,第七篇盡心則多談及盡心知性。20史記中但言「孟子七篇」,班固漢書藝文志則著錄孟子十一篇。應劭於風俗通義窮通篇中說:「作書中外十一篇。」趙岐於孟子題辭中說:「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辯、文說、孝經、為政(或作性善、辯文、說孝經、為政)。」由於趙岐懷疑此四篇外書是後人偽託,沒有為其作注,因此於唐代便亡佚了。南宋、明代雖又有外書出現,然當為更後之人所偽託,並無價值。四、孟子書之注釋1.現所傳孟子的注釋以東漢趙岐

8、為最古。趙岐作孟子注十四卷,其中收錄漢人劉向、高誘、鄭玄等人的說法,箋釋頗為簡要。2.唐朝張鎰、丁公著始為孟子音注,北宋孫奭(音ㄕˋ)採二家之善,補其闕遺,成孟子音義二卷。今十三經注疏中之孟子正義,署名孫奭,或以為他人偽託。3.宋代研究孟子的風氣大盛,程頤、呂大臨、游酢、張栻(音ㄕˋ)都曾注孟子,在義理方面多所發揮,而朱熹集眾家之精華,參考舊有之音注,編成孟子集注十四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