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07361
大小:2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6
《西藏2015年公路造价师《理论与法规》:公路工程变更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也必须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本身的说理性、生活性、思想性对实施德育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本着适时、适度和符合学生需求的原则,通过情感诱导法、背景介绍法、课堂渗透法、美感启迪法、竞赛强化法、课外引伸法等方法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字: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
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近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立德树人”不仅体现在品德或语文学科,数学的教学也同样存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中,充满数学的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阶段里更需要结合数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立德树人。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新课改的理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浅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些
3、体会: 一、明确数学教学在小学立德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在传统的教育中,数学学科与品德、语文等学科同样具有德育功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数学的说理性,易于令人信服。数学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数学是讲究
4、真实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地推敲和检验。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一点差错或疏忽,往往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错。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数学这个的特点,教育学生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品质,必将在育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数学的生活性,易于学生感受真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
5、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因此,数学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用数学生活性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觉得有用,从而自觉接受思想教育。 第三、数学的思想性,易于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教师若能善于捕捉到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将会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6、 二、明确数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教育模式中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简称三维目标),并具体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数学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的转变。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这也就说明了当前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还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小学数学学科的“立德树人”教育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
7、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第二、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三、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
8、法。 第五、充分挖掘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