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

ID:1220077

大小:12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_第1页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_第2页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_第3页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_第4页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双重战略风险与财富幻觉潘英丽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快速增长的三大支柱;探讨了此种增长模式面临的内外双重战略风险;并运用一个简单的代际转换模型定义和阐述了财富的本质与财富幻觉概念,并提出了未来生产能力提升导向的经济转型及其政策要求。关键词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风险财富幻觉作者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上海,200052)一、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这种增长业绩很大程度上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战略以

2、及为工业化战略服务的相关政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工业化战略以强化高度集中的资本积累和制造业投资为基本特征,长期忽略内部消费市场的开发。并在人均收入很低水平上出现了产能过剩。加入WTO后,中国的过剩产能得以通过国际市场释放,并且使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了两项对今天意义十分深远的重大政策,即鼓励生育政策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50年代的婴儿潮和70年代后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为本世纪前十年人口红利的积累和经济高增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图1表示中国抚养率的蓝线在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的10年有明

3、显的下降,并在2010年达到最低点。这种变化体现出50年代和70年代末两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转变为壮劳力的积极作用。1313图1中日两国人口抚养率比较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署。另外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实施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通过剥夺农民剩余产品实现了工业化资本的原始积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陈锡文认为,从1953年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到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期间,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大约是6,000—8,000亿元。即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无偿从农民手里拿走了6,000—8,000亿元资金”,转引

4、自:毕泗生著《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第95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据统计,从1953年到1985年,全国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为7678亿元,年均240亿元左右。因此可以说,建国后我国工业化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获得的。正因为农业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工业化才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辉煌的成就。”引自巴志鹏“建国后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分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价格剪刀差”政策是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抬高农用生产资料售价将农民剩余产品转移到工业部门,并通过工业利润的全部上缴

5、形成国家工业资本积累的做法。在新中国面临西方封锁的背景下,此项工业化战略无疑是合理而成功的。但是其负面效应也慢慢显现出来。那就是城乡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恶化。占比70%以上农村人口的消费仅占全部消费的1/4左右,严重抑制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另一方面,农民的低收入也造就了农村廉价剩余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制造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由农村的平均收入加上城市的额外生活费用决定的,因此城乡的巨大差距保证了中国制造业持续的低成本优势。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通过制成品的出口得到实现。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通过加深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6、强化了工业化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合理性,并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未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路径。前30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基础性条件。除此而外,中国政府的工业化战略和赶超冲动还通过金融抑制政策予以推进,即通过政府行政垄断型的金融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廉价的资本供给。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金融业的行政垄断性质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管制、证券市场融资的发行审批、新产品新业务审批、利率和汇率

7、等金融价格的行政管制,以及政府对银行贷款投放的行政干预。官方利率持续控制在市场均衡水平之下,证券发行审批更是通过融资规模的控制将发行市盈率保持在国际水平的1-2倍之上,以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通过股票发行审批和信贷干预将廉价资本导入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战略产业。这些金融管制政策对建立起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政策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政府对金融业的过度管制抑压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创新的1313空间和活力,使金融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给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瓶颈制约,抑制了本国居民通过消费信贷改善生

8、活质量的机会,并且几乎消除了本国居民通过金融投资分享经济高成长成果的可能性。前30年计划经济中的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在后30年得以延续。后30年的一个重大的变革是实现了从政治经济高度集权的体制向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