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

ID:12175431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_第1页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_第2页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_第3页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_第4页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_第5页
资源描述:

《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之畦式栽培(一)准备段木(1)选择芝树   可以栽培灵芝的树木,称之为“芝树”或者“芝木”。通常,将砍伐后的芝树称为“原木”,原木剃枝截段以后称之为“段木”。选择芝树可以根据当资源情况而定,主要以硬质阔叶树种为好。适宜栽培灵芝的树种有壳斗科的米槠、青冈栎、槲栎、白栎、华氏栎等,金缕梅科的枫香、蚊母树等,大戟科的乌桕、山乌桕、千年桐等,桦木科的桦木、鹅木枥等,桑科的桑树、榕树等,悬铃木科的悬铃木,榆树科的榆树,椴树科的苦栋,蔷薇科的苹果梨等。用槠类材质较硬树种的段木栽培灵芝,灵芝菌丝生长较慢、出

2、芝较迟,但子实体厚实,质量好;用栎类、栲类、榉类段木栽培灵芝,具有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快,灵芝子实体及其孢子粉产量高、色泽好,子实体较厚实等优点;用枫树、杜樱类材质较松泡等杂树段木栽培灵芝,灵芝菌丝体较快,灵芝子实体较轻薄,易出芝,当年产量高。芝木胸径以15-22厘米为宜。枝桠材、编采均能利用。芝木可以在灵芝栽培前15天左右或“三九”时采伐,接种前一周左右截段。(2)段木规格及数量   1立方米段木数量依段木直径与段木长度而变。熟料栽培灵芝的段木长度一般为28厘米左右。直径10厘米、长度28厘米的短段木大约450段;直

3、径12厘米、长度28厘米的短段木大约300段;直径14厘米、28厘米长的短段木大约220段;直径16厘米、28厘米长的短段木大约170段。每亩地(1亩=666.7平方米)可以摆放20立方米段木。每立方米段木当年约产干灵芝20千克(一般可出芝2年)。每立方米段木约需菌种量100袋(15厘米*55厘米),每亩需PE熟料袋200千克。(二)制备菌棒(1)扎捆、装袋   将砍伐的原木的树干、枝桠材等截成28厘米长的小段。削平段木周围棱角。选用22厘米*65厘米*0.008厘米(8丝)、30厘米*70厘米*0.008厘米(8

4、丝)或者35厘米*85厘米*0.008厘米(8丝)的低压聚乙烯熟料袋,用熟料绳将长短一致的小段木捆成稍小于熟料袋的段木捆。打紧捆,使捆内的段木之间尽可能紧密接触,以利于灵芝菌丝体蔓延生长。捆的两端要保持平整,并剔除捆四周枝杈,以免刺破熟料袋。然后装袋,两头用活结扎紧。如果两头用2.8-3.5厘米的无棉熟料颈圈套口,既可以避免袋内出“黄水”,又利于在菌棒发育后供氧。(2)灭菌   袋装短段木可以采用常压灭菌,至100°C时,保持48小时。灭菌过程中,要注意灭菌锅炉的实际温度,防死角、防断水。农户生产过程中一般为100

5、°C保持72小时以上。目的是通过高温使段木中的木质素熟化,易被灵芝菌丝分解和吸收,并消灭杂菌减少污染机会。如果采用高温灭菌方式,在0.15兆帕、128°C下灭菌两小时既可。灭菌结束后,将菌袋小心运至无菌室或接菌种帐中,等温度降至30°C以下时,便可接菌。(3)接种   选择密封性好、干燥、清洁、墙壁与地面光洁的房间作为冷却室或者接种室。在灭菌段木移植冷却室或者接种室的过程中,必须用熟料薄膜覆盖熟料袋(袋装短段木),防止受灰尘污染,避免杂菌感染。段木移植冷却室后,先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烟雾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4克,消

6、毒过夜;第二次消毒在各项接种工作准备完成后,接种前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烟雾消毒剂4克,消毒过夜。段木消毒之后,待袋中段木(培养料)温度降到30°度左右(低于手心温度)时即可以开始接种。一般按每袋三级种(2千克)接5根段木(1:5)的接种量接种。选择灵芝菌丝洁白、健壮浓密、无杂菌污染、无褐色菌膜,生长旺盛的菌种,菌龄最好不要超过40天。为了减少污染率,接种室应有缓冲室,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迅速,一人解袋,一人接种,一人系袋,一人运袋,多人密切配合,形成流水线。每捆直立装入一袋的,在两端袋口的段木表面均匀的撒满菌种,中

7、间可不接。菌种尽量铺平布满段木切面。菌种紧贴段木切面,有利于菌丝体定植萌发,发菌(吃料)快,可以减少污染。段木接种后,接种成活率一般可以达到98%以上。接种后的段木称为菌棒。(4)培养   接种后既可将菌棒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接种后,将菌棒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较暗处培养,俗称“避光养菌”。培养室内要洁净,远离污染,通风良好。生产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烟雾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4克,消毒4小时。如果在大棚中养菌,必须创造可避雨、遮阴、通风、调温等基本条件。养菌期间,菌棒可以立体墙式排列,两菌墙之间留70厘米通道,以便

8、于检查。接种后一周内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5°C,以利于菌丝恢复生长。菌丝生长中后期若发现袋内大量水珠产生,则要适当加强通风。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接种后两周内结合翻堆检查一次,如发现菌棒感染杂菌,应及时处理。感染杂菌的菌棒,可脱袋后重新装袋灭菌,冷却后接种培养,且应适当增加菌种用量。采用地面堆垛时,应先用砖垒12厘米高的底座,将菌袋卧放于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