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

ID:1216436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_第1页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_第2页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_第3页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_第4页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新认识文化探究在中国社会学中地位〔摘要〕重视文化研究是孙本文等社会学家在20世纪前期形成的中国社会学优良传统,尽管孙本文的文化社会学有泛文化论倾向,但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在“左”倾政治思潮的压抑下,中国社会学连同其文化研究被禁闭,改革开放后也未能对文化研究给予足够重视,这不利于避免社会学研究的表层化倾向。费孝通呼吁加强社会学的精神文化研究,对于重建中国文化社会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因社会生活网络化和消费社会到来而引起的价值观念变迁,也要求提升文化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为推进文化

2、社会学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关键词〕文化社会学;价值观念;网络社会;消费社会〔中图分类号〕C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116-065孙本文在20世纪20至40年代大力提倡社会学视野里的文化研究,对文化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了深刻论述。并且,比孙本文早些或同时代的其他社会学家也十分重视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问题。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文化研究才在“左”倾政治思潮的压抑下被排斥甚至取消。排除文化研究对中国社会学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伤害,本应随着“

3、左”倾政治思潮被抵制而得到纠正,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在社会学中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轻视和排斥文化研究的倾向仍然在继续。认真总结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学历史中的经历,重新认识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地位,对于摆脱中国社会学研究表层化和边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视文化研究的中国社会学传统重视文化因素,并对社会学视野里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的理论阐述,这是孙本文对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学的突出贡献。孙本文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因素,这首先在于他对社会学使命的判断。在1934年写的《社会学原理》初版序

4、言中,孙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社会学何为而作乎?曰,为研究人类共同生活之原理原则,而求所以改良进步者也。”但人类社会存在种种矛盾冲突,因此欲求社会改良之进步并非易事,需要对社会矛盾作出有效调适。而调适社会矛盾的关键又在于文化:“人类满足需要,解除侵迫,以调适环境而求生存者,其枢纽惟在文化。”〔1〕5孙本文把调适社会矛盾的关键定位于文化,是基于他对文化的地位与功能的认识。孙本文指出:“文化者人类心力所造作以调适于环境之产物也。人类造文化,积文化,传文化,而即用文化,行文化;于是人类不能离文化,于是文

5、化为人类社会之一种势力,一种支配之势力。举人类生活之全体各部,莫不有文化贯澈,莫不为文化支配。”〔2〕从孙本文关于文化形式与文化分类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理解的文化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不仅包括各种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且包括支配人类行为的各种制度和观念。孙本文重视文化因素还在于他对社会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地境要素、生物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要素,“地境要素与生物要素,固皆有限制人生之力量,但仅为消极之限制,而非积极之宰制。即此消极之限制,亦因文化进步而日减

6、。心理要素,似有左右人生之力,但人类心理特质,大率在文化环境中陶冶而成。故就大体言,心理特质,仅可谓为文化之反映而已。文化达何种程度,心理即生何种变化。”〔3〕由是观之,孙本文把地境要素和生物要素都看作制约人类生命活动的消极性要素。心理要素虽然可以支配人的行为,但心理是在文化环境中形成,并且是对文化的反映,也具有被制约的被动性,所以不是真正的积极要素。只有文化才是真正的积极要素,文化要素不仅可以降低地境要素和生物要素对人类的限制,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发展。5概言之,孙本文主张的是一种旨在化解社

7、会矛盾、推进社会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学研究,而在社会结构中具有调适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且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种层面的因素则是文化,于是,文化则成了孙本文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他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国文化社会学的代表。虽然孙本文也重视心理问题的研究,但由于他仅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心理现象,并把个体心理归结为对文化的反映,所以他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心理研究在他社会学体系中的地位必然从属于文化研究。如果突破个体心理学的限制,从个体、群体乃至社会以及三者的关系来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亦即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

8、待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心理同文化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复杂了。不仅人们从事各种文化活动、创造文化产品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而且作为各个民族、各种群体的文化传统最稳定表现的各种制度,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也都是在各种心理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不应当把心理活动仅仅看成是文化环境的产物和文化现象的反映,而且还应看到心理活动对文化的基础作用。并且,就人类社会生活的主动性和被动性而言,心理活动既是主动性的根基,也是主动性最活跃、最复杂、最深层的表现。5孙本文重视文化研究,还有一个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