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

ID:12134766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1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3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双支病变组中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P2结果�2.1临床资料统计结果�251例患者中男189例(75.30%),女62例�6(24.70%),平均年龄(56±9.6)岁。单支病变组:105例,其中男78例(74.29%),女27例(25.71%),平均年龄(57±7.5)岁。双支病变组:60例,其中男46例

2、(76.67),女14例(23.33%),平均年龄(56±6.9)岁。多支病变组:86例,其中男65例(75.58%),女21例(24.42%),平均年龄(56±10.8)岁。3组间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病患者147例(58.6%),血脂代谢紊乱患者110例(43.8%),2型糖尿病患者61例(24.3%),吸烟者111例(44.2%);饮酒者40例(15.9%);有冠心病家族史者38例(15.1%)。各项临床检验中,血清�HDL-C水平多支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9);空腹血糖水平多支与双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9)

3、。见表1。�2.2不同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双支病变组中,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多支病变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患者比例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双支病变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比例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加(P=0.040);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双支或多支病变组也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加(P=0.035,P=0.014);糖尿病发生率多支病变组中也较双支病变组明显增加(�P=0.024)。见表2。3讨论�6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列病因所致炎症反应引发炎性细胞和介质造成动脉壁损坏,同时伴随脂质血管内皮下沉积坏死,血栓形成,纤维增

4、生和内皮修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断发生和进行性加重与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相关关系[4-5]。研究发现,AMI患者中有吸烟、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病史者较多,而有家族史和饮酒史者较少[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最密切。高血压是致冠状动脉、脑动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项危险因子,它能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同时血压增高还增加了心脏负荷和氧耗量,促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升高和病程较长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7-8]。血脂代谢紊乱主要指血清TC、TG、LDL-C过高及HD

5、L-C含量过低,当血脂超标时,可通过某些机制使其沉积在细胞内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AMI、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研究表明,血清TC、TG及LDL-C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9-10]。糖尿病患者主要由于糖、脂肪代谢的紊乱,从而易发生心脏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狭窄程度及病变长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1]。�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最密切。因此,防治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对减少CAD患者A

6、MI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AustenWG,EdwardsJE,FryeRL,eta1.A6reportingsystemonpatientsevaluatedforcoronaryarterydisease.ReportoftheAdHocCommitteeforGradingofCoronaryArteryDisease,CouncilonCardiovascularSurger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Circulation,1975,51(4):5-40.�[2]ChobanianAV,BakrisGL,BlackHR,eta1.S

7、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n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dPressure[J].Hypertension,2003,42(6):1206-1252.��[3]ExpertCommitteeontheDiagnosisandClassificationofDiabetesMellitu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