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

ID:12123100

大小:350.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_第1页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_第2页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_第3页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_第4页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重庆大学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王及宏张兴国1摘要: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空间扩展为发展动因,以结构构造技术合理性调适为演进的逻辑主线,分析碉房体系的构成,并结合自然、文化习俗因素,对其地域性分布规律加以总结分析,以获得对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完整认识。关键词: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类型分布规律康巴藏族是藏族三大支系之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州全境、阿坝州与凉山州部分地区、青海省玉树州以及云南省迪庆州等地(图1)2【1-6】。这里既是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区域,同时,还是青藏高原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以及历史上藏区社会与文化形态最复杂的地区。图1康巴藏区分布范围示意图与帐篷、穴居相比,碉房最能代表藏族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不同建筑类型虽然功能与形式有所差异,但在建造材料、空间形态特征以及结构构造做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是碉房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形式,因而均可归属于碉房体系之中。对碉房体系的记载从《后汉书》开始就有,如“众1作者简介:王及宏,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张兴国,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建筑史、山地传统建筑保护与设计理论、地域建筑创作理论。2参见:李绍明、任新建,《康巴学简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36·首届中国民族

3、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3。20世纪初以来,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建筑学等学科逐渐参与到碉房体系研究中,但基本处于现况调查与初步分析阶段4。本文结合藏区已有文献资料,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承重结构类型将碉房体系归纳为井干式碉房、木框架承重式碉房和墙承重式碉房三种原型,以及它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棚空与墙柱混合承重式碉房两种衍型(图2)。图2藏区碉房体系构成类型示意图新石器时代的昌都卡若【7】与丹巴中路【8】两处遗址证实,三种原型均存在于康巴藏区,并以全部碉房类型多元共存于此为这一地区的特色,而迥异于卫藏与安多藏区5。本文以空间规模的扩

4、展为建筑发展的动因,以结构构造技术的合理性调适为建筑演进的逻辑主线,来分析碉房体系的构成,并结合自然、文化习俗因素,对其地域性分布规律加以总结分析,以期获得对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完整认识。1、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依据结构构造类型,各类碉房又可分为以下构成类型:1.1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类型构成(图3)3《后汉书·冉駹夷传》、《北史·附国传》、《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舆地纪胜》、《清·西藏新志》等史书中都有对藏族碉房的记载。45建筑学界对康巴藏区的研究,以叶启燊著《四川藏族住宅》(1992)一书为代表。藏族按语言与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卫藏、安多与康巴三个民族支系。其中,卫藏

5、位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高原上最大的河谷农区,现状中以墙柱混合承重式碉房为主;安多为高原牧区,逐水草居帐篷,或因冬居需要,居木框架承重式土碉房。·137·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四柱限定的单层方形或矩形空间是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最简式样,因此将其作为该类碉房的“基本单元”,在甘孜州部分地区被称为一“空”,并以此作为计算房屋平面大小的基本单位6。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室内空间不仅划分灵活,而且其横向扩展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基于防潮、安全、生产以及宗教活动等需要,“基本单元”由横向扩展进一步向竖向扩展发展。由于新石器时代加工工具简陋,不可能将柱端加工平整,所以,《卡若遗址

6、》报告中推测其建造程序与方法应为:“平整地面或下掘地基后,根据房屋的不同形式选择柱洞或柱础的位置,挖出柱洞,垫好柱础,再架设框架。根据民族志的材料,立柱可能是选择一端分叉的圆木以支架横梁,然后用藤索捆绑。”并“据此推测这类房屋可能采取了‘擎檐柱’,这是一种用来承托屋檐悬挑部分的檐下柱子,至今仍是藏族建筑中的特点之一。”本文将这种上、下层柱分设,上层采用通柱的碉房归为一类,称为“擎檐柱式碉房”。这类碉房在技术上具有施工简便、加扩建灵活、对下层结构干扰少等优点,是解决多层碉房屋顶结构支撑问题的最早形式,但竖向扩展受到木柱长度的限制。随着加工工具的进步,可将碉房各层柱上下重叠,使荷载由

7、上而下逐层连贯传递至地基,从而形成“叠柱式碉房”。但由于柱梁节点是绑扎、叠压或简单榫卯连接关系,结构整体性差,因而有待改进。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其同井干式房屋相结合,而在部分地区也有借鉴汉族穿斗构造做法,用一根柱取代碉房上下层分设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擎檐柱式碉房复原想象图柱,将柱梁构成整体框架的“整合柱式”做法,从而使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结构整体性发生质的飞跃。部分地区还进一步发展出整体性更高的“排架式”和“双柱式”做法。总体来看,木框架承重式叠柱式碉房的内柱做法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整合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