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

ID:1209342

大小:254.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08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_第1页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_第2页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_第3页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7年1月中州学刊Jan.,2007第1期(总第157期)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No.1【历史研究】3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苏新留(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摘要:自古以来,河南的产业单一,农村副业不发达,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都会对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晚清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灾害与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等纠结在一起,对河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晚清以来;黄河灾害;河南乡村环境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

2、)01—0192—04晚清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黄河灾害严重,自然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决口后的洪水泛滥给灾区人民灾害与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和外来侵略带来的深重灾难自不待言。洪水一来,“长林露树等“人祸”纠结在一起,对河南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梢,急溜见浮尸⋯⋯高冈为深潭,沟渠顿壅塞”③。远的影响。河南的产业单一,“居民十九业农”,农洪水过后,在平原上沉积大量的泥沙造成极为严重村副业不发达,灾害的发生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后果,往往把原先农业发达的地区变成了旱、涝、造成河南生态环境脆弱,“河患频仍⋯⋯丰欠不沙、碱的常灾区。有的地方不能耕种,即使勉强耕种常”①。河南的生

3、态环境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之地,产量也相当低,这种例子在河南历史上俯拾皆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是。由于明清以来黄河的泛决,清顺治年间,胙城县之灾”②。本文依据相关材料,对晚清以来黄河灾治已经是“飞沙四集,壕堑不明,居人仅数百家,备害对河南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不当极萧条之甚”。全县土地荒芜者十分之七,“斥卤满之处,敬祈方家指正。目,土皆不毛”。种植的耐旱作物,亩产不过三二斗而已。到了康熙年间,情况更加糟糕,自沙门镇至胙一城县一带,“积沙绵延数十里,皆飞碟走砾之区,胙灾害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对农田之土田无几”。胙城县的西北,

4、“一派沙地,并无树生态系统的破坏。河南本身就属于生态环境比较脆木村庄,飞沙成堆,衰草零落”④。终于在雍正五年弱的地区,灾害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一方面,灾害导(1727)胙城县撤废,土地并入延津县。致大量人口死亡和流亡,从而使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由于黄河的粗泥沙含量较高,所以决口泛滥对而荒芜;另一方面,灾害直接导致田地无法耕种而荒灾区土壤沙化有很大的影响。土壤沙化后,即使积芜。极耕作改良,土壤肥力状况也难以改善,因为地下水河南省处于黄河下游,黄河决口对河南造成的很难补给土壤,土壤持水量小。另外,“由于砂质土收稿日期:2006—11—203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5、项目(2004—QN—017)。作者简介:苏新留,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南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192©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晚清以来黄河灾害对河南乡村环境的影响耕作层薄,有机质分解快,土壤结构性和空隙性也的勾勒,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还是不发达差,漏水漏肥,故作物产量较低”⑤。1819年黄河在的,其中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环境恶化,不少土地河南马营漫口后,土壤水冲沙压严重,第二年,河南旱涝沙碱

6、严重,不堪耕种”。作者在谈到明清时期巡抚姚祖同视察灾区,看到“所有阳武、延津、封丘黄淮海平原农业生态环境之所以陷于如此恶劣的境三县⋯⋯土脉寒薄⋯⋯收成欠薄。武陟、原武、获嘉地、亩产又如此之低时指出,连续不断的旱涝灾害是三县,地被沙压未能耕种⋯⋯各该地方,多系历年被其主要原因之一。今河南省境平原部分,明清时屡水之区,户鲜盖藏”⑥。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河遭黄河泛决,农业破坏严重。lw•“决九堡,中牟为大溜所经,沙深盈尺,县境东北膏二壤皆成不毛之地,西北地方半变为碱沙”。当然,如果水流速慢,其对土壤的危害程度相对要小一些,甚民国时期,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交织,黄河并没有

7、至在少数地方淤成沃土,道光二十五年,“河决荥安澜,黄河的泛滥造成河南境内沙岗起伏,遍地盐泽,经郑州东北直趋中牟,大溜夹城而过,凡四十里碱,易旱易涝,农业凋敝。1933年,华北淫雨连绵,堡平原尽成泽国,咸丰元年(1851)合龙,流亡渐复,黄河水势陡涨,8月10日凌晨,黄河陕县站最高洪幸水势纡徐,冲击少而漫衍多,淤泥之地尚堪种水位(大沽标高)为298.23米,后来估计流量为植。”同治十年(1871),黄河决荥泽后南侵,西华大23000秒立米。洪水过洛阳后,首先在黄河北岸温受水患,“受水各地均淤高三四尺不等,陂泽变为沃县冲决十多处,又决兰封,附近村庄尽被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