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但是”与“却”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两个转折词的区别特征辨析——“但是”与“却”之比较一、概论本文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在借鉴前贤对二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却”与“但是”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区别。语法意义上:“但是”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却”突出的是对比关系。句法、语用上:“却”在单句中的位置都比“但是”要灵活;二者的句子功能和语义重心也有所不同。二、引言1、“却”与“但是”都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它们有时可以换用,也可以连用,有时却不可换用。例:当她看到崔秀玉和白莉萍都哭了,她忍不住走到白莉萍身边,看着他们,想说什么却(但是)又说不出来。(杨沫《青春之歌》)被敌人吊在梁柱上的钱贵喜,拼命想挣开绳索,却(但是)又挣不开
2、,急得眼中冒火。(陈其通《万水千山》)雄关,……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军事作用,但是这雄关的的伟大体魄,忠贞的灵魂,却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峻青《雄关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文章虽短,我们读起来却(*但是)十分有味。(《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刚要出来,天却(*但是)下起雨来了。(《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2、关于二者的区别,王自强先生在《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中认为,“但是”与“却”的区别在于:“但是”放在主语前,“却”放在主语后,但是我们发现这种解释对下面的例句来说却并不适用。例:他的祖父本来有五个儿子,但是他
3、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巴金《家》)﹡他的祖父本来有五个儿子,他的二叔却很早就死了。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里受罪。(巴金《家》)﹡我想起你,总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但是你在我家里受罪。可见,“却”与“但是”的区别不仅仅是句法形式上的不同,在语义、语用方面也存在差异。三、语义比较1、“但是”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用在后半句中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相呼应。《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表示转折,引出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或限制补充上文的意思。《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简称《例释》)也认为,“但是”表示转折关系,总是先提出一个肯定事实,然后用“但是”引
4、出在意义上与前事实不同的另一事实。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后两层意思互相排斥,正意在后面;二是前后两层意思并不互相排斥,正意在前面已经说出,只是用“但是”造成语意上的转折,引起下文对前面的正意作进一步的限制或补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的释义:表转折,提出跟上文相对立的论述,或补充、解释、限制上文。看来,“但是”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转折。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我们也发现确实如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但是”所连接的分句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比性转折关系,如:剑云埋下了头,但是他马上又把头抬起来,他的一双阴暗的眼睛畏怯地看琴的脸。(巴金《家》)她穿了一身白,打扮得格外整齐,但是表情不大轻松。(
5、王小波(《黄金时代》)另一种是补充或限制转折关系,如:我们要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但是这种新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文化呢?(《例释》)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毛泽东选集》)2、“却”的语法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表示转折。《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的释义:修饰动词,表示某个动作或行为是和前面所提到的动作或行为相反或对立的、出乎意料或超乎常情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的释义:表示转折,前面两事对立,或表示出乎意外。梅立崇《关联副词“却”试析》认为:“却”主要有两种连接功能:一是表逆转关系,二是表对照关系。试比较: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
6、楼气。老头儿已年逾古稀却穿戴出奇的整齐。母亲的声音极婉转,它们的声音,却很憨涩。那次我大概太疲倦了,竟还睡得着,妻却捉了半夜的臭虫。其实,通过对例句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在表对照关系还是表逆转关系的句中,“却”都是用在表对比意味的语境中。而在表逆转关系的句子中,其实隐含着一个语义前提,即常情、常理。这个前提隐含在句子的深层语义中,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补出来。如:(一般酒楼都有酒楼气,)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老年人穿着一般比较随便,)(这)老头儿年逾古稀穿戴却出奇的整齐。因此,我们认为,“却”的基本语法意义不是表转折,也不是表出乎意料,而是放在具有对比意味的语境中,凸显前后两部分在
7、语义上的对比关系。四、句法比较“却”在单句中可以位于某一句法成分内部的两部分之间,也可以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但是”在单句中只能位于某一句法成分内部的两部分之间,不能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如:这是一个有风的象是要下雨却(但﹡)又一直没下雨的阴天,气温在四十度左右,室内比室外热。(何顿《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当年一个无人问津的女人,如今却成了四方来抢的“热门货”。(陈继光《欲望的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