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ID:12064388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_第1页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_第2页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_第3页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_第4页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1994年,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

2、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回顾我们这几十年

3、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4、竞争才是目的,合作只是争取胜利的手段。上至谋国谋政的政治人物,下至谋身谋家的贩夫走卒,大家只能纷纷慨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生命落在名利的争逐与权势的奔竞当中,彷佛庄子笔下泉涸之鱼:「相喣以湿,相濡以沫」。奄奄然无有生机矣!至圣先师孔子曾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我们最伟大的教育家所揭橥的教育愿景。「立志」是一个人品格学问高下的分水领,「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古人强调立志的重要,故一起步便要人立大志。王阳明十二岁时尝问塾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

5、登第耳!」阳明小小年纪却提出质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是在传统文化教养的风气下所蕴育的高贵心灵,也才能造就出一个巍巍大人的生命风范,对时代起了波澜壮阔的影响。如今,我们的教育不能兴发学子立大志、发大愿,一开口只说立志考上明星学校,正是落入科举登第之彀中。如此学风之下,所培养而成的不过是功名利禄之徒,很难期于成为开物成务之博雅君子。所以立志者既在于「利」,而不在「道」,则「德」亦不能据守,立身行事亦不能依于「仁」,纵令有百千技「艺」亦无补于世俗风教,恐为害更烈而已。曾经,家庭是完美人格的摇篮,学校是谈论真理的殿堂,社会是实现理想的园地。如今,我们的家长不再期

6、许子弟「希贤希圣」,只期望他们考上第一志愿;我们的老师不敢自期于为真理代言的「传道」者,只求能作个称职的「授业」者;我们的社会视「道德理想」为虚幻不实,却一天到晚为「拜金主义」大张旗鼓。于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的学子再也无力怀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愿,只能孜孜矻矻地完成父母师长交付的「金榜题名」的使命。如今,联考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高中、大学的入学方式是多元了,教材也变得活泼而多样了,可是不变的是:我们的功利心态依旧,明星学校依然抢手,学生的升学压力仍在。这当中的关键是:只要我们不提升全民的文化意识,不落实全民的文化教养,那么,再好的教育改

7、革终将被误解,再好的教育制度也终将被扭曲变质。于是,入学的多元化竟兴旺了五花八门的才艺班;教材的多样化却丰富了原已蓬勃发展的补习业;基本学力测验虽然生活化、简单化了,家长们依然不放心地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大作模拟考卷。联考制度或许已成了昨日黄花,但联考文化却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我看着我们的下一代继续在恶性循环的教育制度中载浮载沉,内心倍感焦虑,忧心忡忡。我想在校园中提倡读经的风气,这其实也是一种读书风气。大学生最主要的还是读书,读书为本,不可失其本。所以,如果家境还可以的人,可以供应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