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56453
大小:25.1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5
《静水流深,方见其真——肖培东《沙之书》听课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世界时,需要窗子;一个人面对自己时,需要镜子。这些年,一直寻寻觅觅,我忽然发觉肖培东老师的课堂便是这样的窗子和镜子。透过肖老师的课例,我们便会望见语文的边界,领略到课堂的风景。在欣赏风景与拓展边界的进程中,语文人便会寻觅到语文教学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黄沙散尽始见金”的喜悦。 肖培东老师出过一本书——《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书名挺好玩,“我就想”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似乎十分坚决。“浅浅地”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关乎“怎么教”。记得钱梦龙老师曾这样告诫青年语文教师:“老老实实地学,简简单单地教。”肖培东老师的“浅浅地
2、”,大概就是钱老口中的“老老实实”“简简单单”吧。“教语文”是教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什么课。这样的课堂要姓“语文”,而不能姓其他。肖培东老师把这三个字放在最后,或许认为,这是底线。如果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非语文课,则不可饶恕。不知道我这样的诠释,是否偏离了肖培东老师的本意。不过,作为钱老的弟子,我觉得肖培东老师在绍兴鲁迅中学上的《沙之书》的确很好地践行了老人家“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整堂课从学情出发,始终关注学生的学,由浅入深,化深为浅,行云流水,让与会教师耳目一新、为之雀跃,真可谓“静水流深,方见其真”。 一、尊重学情,真正以学生之“学”为旨归。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课堂,
3、即学堂。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学生的“学”。只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才有价值与意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正是钱梦龙老师“三主”思想的核心。这一点在肖培东老师的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课伊始,肖老师通过简单的对话了解到学生并未读过这篇小说以后,直接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文本,教学便从读书开始了。 师:小说已经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多少人举手),好,再等两分钟,不急。(几分钟后)小说读完了就把手举起来。现在我问一下,你们读完小说之后最贴切的感受是什么?好,这个同学。 生:有点深奥。 老师:有点深奥?你是指小说的内容还是什么? 生:内容不深奥,但不知道他想表达什
4、么。 老师:哎,这个话说得好,内容不深奥,但就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博尔赫斯小说的感觉。既然内容不生拗,那你能不能来说一下,《沙之书》这篇小说讲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生:有个人在家,有个人过来推销这本书,这本书特别奇怪,然后我买下了这本书。又害怕它,要把它藏起来,把它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 老师:这个阴暗的角落是在一个图书馆里面,对吧。好,请坐,这个同学说得好,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就能把这小说的内容较好地表述了出来。小说内容确实不深。当然,你在转述的时候,最好要说明这个“我”是谁。是不是作者?不是,是谁?一个退休的图书馆员,从
5、一个陌生的圣经推销者手里买下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陷入了一种恐怖中去,后来把书放在了图书馆一个角落。那么来看第二个问题,内容不深奥,那么什么深奥呢?(学生说主旨等)主题思想。好,这个女同学来说一下,你读完之后的感受是什么。 生:(把小说内容重复了一遍) 老师:你把这个内容重复了一遍,但不代表是你最小说主旨的理解。我们应该回答的是,读完这篇小说,我们是怎么理解它的主旨的。好吧,没事,你来说一下。 生:没读懂。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这样的课堂,没有一些公开课所谓的精彩导入。课堂上肖培东老师不怕学生花时间读文本,即使好几分钟后,还有许多学生未读完时,他还安慰学生,“再等
6、两分钟,不急”。当全体学生读完后,肖老师用一句很随意的话,提出了这堂课的第一个主问题:你们读完小说之后最贴切的感受是什么?由此,进一步明晰学情,准确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因为,这一点学生说不清、道不明,而这恰恰是课程目标,也是《沙之书》教学的重点。从学生不懂的地方切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上,学生始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表达,与这样的切入不无关系。等到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后,肖培东老师又提出了另一个主问题:“沙之书”是一本什么书?课堂于是生动和鲜活起来,学生在思考与探讨的过程中开始真正走进文本,不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二、紧扣语言,着力突出提升学生语文素
7、养这一目标。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写道:“‘教什么’全凭教师依学生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在现场产生,‘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这无疑为优秀教师创造了最广阔的空间,本质上也能产生最切合学生听、说、读、写实情的语文课程内容。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对语文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