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ID:1201637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8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_第1页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_第2页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_第3页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_第4页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绿色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生活的要求,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历史教师的职责,也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历史教材内容蕴含着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学中注意捕捉环境教育结合点,向学生渗透、拓展、深化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有关内容是环境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历史教材注重的是历史

2、的史实,很少有明确的对环境问题内容的叙述。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找出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挖掘教材中的史实,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历史史实的分析要学生明确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但更应该学着顺应自然,更好的利用自然。例如在讲到大禹治水时候,我采用了对比的教学的方法进行讲解。对大禹和他的父亲治水的情况进行对比。大禹的父亲一生治水,但没有成功,能说他不不敬业吗?而大禹吸取了他父亲堵塞办法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方法。经过13年的努力大禹终于平定了洪水之灾。大禹为什么取得成功,学

3、生回答是因为他采用了疏导的方式,使水患变为水利,治水才得以成功的。我和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要想自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就要因势利导。比如在讲到春秋时候齐国强大的时候,我要学生讨论“齐国为什么可以强大?”学生纷纷提到齐国的自然条件好,我进一步对学生说明,自然条件是发展的基础,但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它,才可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地制宜,要有好的政策。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是否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在于能否制定合理的政策,把自然条件的优势转化为国力的强盛。又如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

4、工程都江堰,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避免了水土流失,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都江堰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那?都江堰的特点就是依其山形地势,顺其地脉走向,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建造而成,把水害变为水利。都江堰的建造就是充分考虑了自然条件,依靠有力的地形地势,才使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造福着岷江河岸的人们。都江堰成为在改造造自然,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光辉典范,更为后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在课堂上通过这些历史内容的学习交流,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顺应自然的重要。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二)、在教学中

5、捕捉结合点,深入分析原因,透环境教育。历史教学中,注意总结分析原因,要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1、人类自身发展破坏了环境。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人类在发展同时破坏了环境,我们要想更好的的发展就要保护环境,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向学生讲到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无不对环境产生影响,中国古代,似乎每朝每代的经济发展都是统治者下令垦殖,以发展农业,并促使人口增加为代价的;每朝每代的军事活动包括农民起义,虽然对历史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也起了反面作用。近代工业的发展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

6、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时,工厂日益增多,人类对自然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释放。地球上种种危机开始产生:水土流失、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还有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不断出现。严峻现实要我们觉醒。我们今后的发展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人类战争破坏了环境。人类在战争中失去的不仅仅是生命,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在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题时,注释中关于西域是这样解释的,“西域,是我国古代对新疆和新疆以西广大地区的统称。西汉初年,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在讲到“玄奘

7、和鉴真”中讲玄奘用两年时间经过20几个国家,终于到达印度。这里我补充,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是“朝贡不绝,商旅相继”,“沃野千里,仓稼殷积,人民炽盛,牛马千里”,更有“七里十万家”的繁华城市。然而,昔日鼎盛繁华的西域三十六国,早已堕入了历史的烟云。这一带如今是“四望黄沙,城垣倾颓”,森林毁灭,“黄龙”肆虐,文明一个个被黄沙所湮没。历史学家只记录人类的互相杀戮、吞并,把覆灭归结为频繁的战争。其实,在核武器出现之前,战争没有这么大的破坏力,不可能把几十个国家从地图上铲除掉,真正的原因是人类破坏了环境,大自然的

8、无情报复,使这一带变成了戈壁沙漠。而且这一地区沙漠化的进程至今仍未停止,解放至今,我国沙漠的面积扩大了一倍。直到90年代,国家进行了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才在部分地区控制住了沙漠的扩展。《中国历史第四册》基本上讲的是一些战争史,因此我就启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