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

ID:1200987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1页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2页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3页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4页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提出的问题,对问题发表的见解、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多边互动、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而非线性的、统一的、可以预测的、死板的过程。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往往容易稍纵即逝。那么,在科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生成,如何进行教学价值的判断和教学思路的调整?面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2、思考。一、创设境遇,开启学生生成起点科学教学在达成教学性目标的同时,更应关注表现性目标,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具体的、个性化的表现。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从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摸清课堂教学生成的起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境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并不强行要求他们达到统一的结果。从而启发学生生成的动机,开启生成的起点。[案例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片段,给岩石分类6师:把我们带来的岩石合在一起研究,给它们分分类,你们打算怎么分呢?(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如颜色、形状、光滑程度、轻重等都可以,不必拘泥于统一的标

3、准。)师:每个小组商量商量,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给岩石分类。(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适宜的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交流汇报每个组采用的不同分类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分类,你有什么新发现?(通过潜在的观察活动,学生生成了更多的岩石的特征和分类标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境遇——把标志性的岩石样本与学生自带的岩石混在一起进行分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生成埋下伏笔。有的学生以岩石样本的标准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发现自带岩石具备新特征,也可以单独成为一类。通过创设发散的、开放性的问题境遇,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观察,做出新的尝试。这种教学

4、境遇并不指向单一的答案目标,而是多元的、开放的,由课堂上学生个体的学习经验和探究过程所决定,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化的表达。在教师的调动和启迪之下,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发现异彩纷呈,成为生成的起点。二、互动交流,激活课堂信息资源6教学过程并非单一的“教—受”过程,而是教学中多因素互动的过程;也非师生间的单向传递,而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生成性教学资源因互动而存在,通过互动,才有新的信息、资源的生成。科学课中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有谈话、讨论、共同探究等方式。[案例2]“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片段,观察岩石的特征师:(对于岩石)怎样观察?用什么方

5、法观察?生1: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一摸。师:用这些方法可以观察到岩石的什么特征?生1:颜色、大小、形状、花纹,还有光滑程度。生2:还可以用天平称。师:那观察的是它的什么特征?生2:轻重。…………师:好,这些好方法,你们都可以试试。给大家提个建议,每人选择其中的一块岩石进行观察。小组里商量一下,你们需要什么工具,请一个代表到工具车里来选。然后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交流观察方法与发现。)……6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逐步商讨出观察岩石的种种方法和观察探究的结果,在互动交流中产生丰富的生成性资源。这种对话不是简单的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6、,更是师生以平等的关系、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来交换彼此的思想,探讨观察、探究方法。互动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知识的传递,也不光是为了达成共识,而更多的是科学视野的拓展,是师生精神的交流。三、因“势”利导,丰富教学过程面对具体的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预设的思路,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积极引导,因势利导,从而展现出丰富的教学过程。[案例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片段学生在实验前准备了多种实验材料,探究“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减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怎样”这一问题。实验中大多数小组都发现:

7、减小同一物体的体积,不会改变它们的沉浮。可是,有小组却发现:本来在水中会浮着的胡萝卜切成小块后,却沉到了水底。同学们表示疑惑,课堂上起了争论……师:那么,胡萝卜放入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是我们实验操作出了问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教师并没有忽视学生中所出现的不同声音,而是带领大家一探究竟。)……6学生观察讨论后发现:胡萝卜切面上各部分疏密程度不同。用放大镜观察,切面上有的地方有气泡。用手压,疏的部分感觉较松,密的部分手感较实。师:气泡多说明里面的空气多,气泡少说明里面含的空气少。胡萝卜各个部分的结构不一样,所以它的沉浮情况也会不一样。案例

8、中的教师进行了准确的价值判断,主动应变,对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引导学生层层剖析,使学生对物体的沉浮的认识更加具体、丰满。丰富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