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ID:12000932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_第1页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_第2页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_第3页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造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高中阶段,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一些棘手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题目特征,研究题目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跳出常规的思路,创造性地建构恰当的“载体”,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数学之美.现举例说明:一、构造向量模型例1(2009年宿迁第一次调研)已知函数y=3x+1+2-x,则其最大值是.分析此题常规方法是采用换元法,即注意到函数中(x+1)+(2-x)=3,先设t=x+1,则2-x=3-t,函数化为y=3

2、t+3-t(0≤t≤3),令t=3sin2θ0≤θ≤π2,函数转化为y=3sinθ+3cosθ=23sinx+π6≤23.但此过程繁琐,不够简捷.若构造向量做载体,本题可获更优美的解.解设a=(3,1),b=(x+1,2-x),则f(x)=ab,注意到

3、a

4、=2,

5、b

6、=3,f(x)≤mn≤

7、m

8、ncos〈m,n〉≤

9、m

10、

11、n

12、=23.例2已知:a,b∈r+,a+b=1.求证:2a+1+2b+1≤22.分析本题常规的解题方法是分析法,或基本不等式,但都缺乏新意.证明设m=(1,1),n=(2a+1,2b+1),则左边=mn≤

13、m

14、

15、n

16、=22=

17、右边.证毕.评注建构“向量”的数量积模型,可方便地解决一些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或不等式证明题.二、构造线性规划模型例3(2008年浙江高考17)若a≥0,b≥0,且当x≥0,y≥0,x+y≤1时,恒有ax+by≤1,则以a,b为坐标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分析这是2008年浙江高考第17题,难度较大.多数人将此题定义为恒成立问题,因此采用等价转化的策略解题,但是很难说清楚.换个思路,构造线性规划模型,思维和运算难度会有明显降低.首先,将原题换一种表达方式:若x,y满足x≥0,y≥0,x+y≤1.当a≥0,b≥0恒有ax+by≤1,

18、则以a,b为坐标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解当b=0时,0≤a≤1.当00∴当x≥0,y≥0,x+y≤1时,恒有ax+by≤1,等价于右图中△abc内无任何点在直线上方.令x=0,得y=1b,令y=0,得x=1a.只需1b≤1,1a≤1.解得0≤a≤1,0<b≤1.综上:0≤b≤1,0≤a≤1,所以面积为1.评注含有双变量的一次不等关系,往往隐藏着线性规划模型.三、构造函数模型例4若x,y,z∈(0,1),求证:x(1-y)+y(1-z)+z(1-x)<1.分析要用不等式的方法证明此题较难.多数情况下,构造边长为1的等边△abc

19、,利用s△adf+s△bde+s△cef<s△abc,即34x(1-z)+34y(1-x)+34z.(1-y)<34证明.其实,仔细观察后会发现x(1-y)+y(1-z)+x(1-x)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因此构造函数解题更方便.解设f(x)=x(1-y)+y(1-z)+z(1-x)=(1-y-z)x+y-yz+z-1(0

20、几何图形模型例6(2009年江苏高考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的方程;(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分析第(2)题,若按代数方法求解,运算量很大,因此,出错的概率也较高.本题若另辟蹊径,构造平面几何图形,解题给人对称的美.解

21、构造以c1,c2为对角线的正方形pc1p′c2,得pc1=pc2.过点p任作互相垂直的线段pa,pb交圆c1和圆c2于点a,b.当pa,pb过圆心时,弦长都是直径长4.否则:△pac1≌△pac2.所以弦心距c1m1=c2m2.由圆的几何性质知:ac=bd.设p(x,y),由pc1=pc2,pc1⊥pc2建立方程组,解得点p坐标为-32,132或52,-12.评注因为圆其自身是完美的对称图形,故而其代数上的不变量,往往存在几何上的合理性,所以,在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时,建构恰当的平面几何图形,往往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