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98321
大小:91.01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15
《【优质】《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8*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略读课文内容较浅显,学生应通过自主阅读进行理解,感受伟人对人民真切关怀的优秀品质。理解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和结尾句的含义,知道这样写为烘托毛主席的高大形象做了很好的总结。教学中,先借助导读和预习,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运用自读和自学,训练学生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搜集信息,领悟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教师点拨和学生交流在课堂上相得益彰,有效地完成了略读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深深地感动于毛主席关心人民的良苦用心,真正领略了伟人心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生字和词语卡片,录像或电影资料。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毛
2、主席在花山时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进入情境1.紧扣“为人民服务”揭题。(1)多媒体出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题字)(2)认识吗?(读)平时在哪看见过?师生交流。(3)知道是谁提出的吗?(毛主席)2.过渡: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人民,他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句简单而崇高的誓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时空,回到革命即将胜利的1948年,走进美丽的花山,走进他的生活小事,共同领略主席与人民的鱼水之情。(板书:毛主席在花山)设计意图:由“为人民服务”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毛主席,便于学生体会毛主席的普通群众情怀;再由教师深情的语言烘
3、托学习氛围,有利于深刻体会毛主席的高尚品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小组内结合预学案交流汇报自学收获。3.交流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提示多音字“凉”。4.在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互相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练习给课文划分段落。6.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师生理清文章脉络,统一思路。)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
4、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本环节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时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为下面自主学习课文做好准备。三、细读感受,体会品质1.导学: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还不忘关心群众的生活小事,这多么令人敬佩呀!从课文记叙的这几件事中,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呢?(1)请大家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2)温馨提示:可以画出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抓住一两处仔细地体会,相信会有
5、属于你们的发现。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3.同桌互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找到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到了什么?怎样体会到的?试着读出感情。)4.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1)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多媒体出示:“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①请两名同学朗读,谈体会。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①多媒体出示:
6、“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间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A.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谈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这两个动作体现出主席心中惦记碾米的群众,正在想着该为大家做什么。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主席关心群众,在主席心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B.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语句发表感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测,只要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值得鼓励的。)C.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哪几层意思。(预设:一是革命需要老百
7、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②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预设: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设计意图:《语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