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95225
大小:1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5
《玛曲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默勒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默勒镇作为祁连县最大的纯牧业乡镇,自然条件严酷,牧民居住分散,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且制约因素较多,目前畜牧业仍是绝大多数牧民群众唯一的收入来源,也是默勒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默勒镇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的步伐,进一步增加牧民群众实际收入就必须立足本镇实际,把畜牧业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角度出发,以切实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群众的经济收入。一、畜牧业面临的现状 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是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畜牧
2、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总面积10190.80km2,其中草场面积1288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24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6.70%。海拔3300~48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1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仅有冷、暖之别而无四季之分,冷季漫长,暖季短促,灾害性天气频繁,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全县辖7乡1镇1场,38个村(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4.39万人,其中牧业人口6118户3.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30%。2005年全县牧业增加值达到12978.01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99%
3、。年末各类牲畜存栏67.74万头(只、匹),其中马1.73万匹、牛30.88万头、羊35.12万只。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70元。 玛曲县是一个纯牧业县,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是玛曲的主导、特色产业和经济命脉。草地资源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最主要、最基础的物质资源,草地畜牧业的丰欠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境内草原广袤,拥有连片集中、草质优良、耐牧性强的“亚洲第一优质牧场”128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30%,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5万亩,占草场面积的
4、96.70%,主要放牧畜种以牦牛、藏系绵羊和河曲马等适应高寒草场放牧的土种畜为主。2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和自然条件以及对草原建设措施和投入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使玛曲天然草场退化日趋严重。据统计,全县90%的天然草场呈不同程度的退化,面积达1120.50万亩,其中重度退化面积达49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9.80%,中、轻度退化面积达624.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0.20%,沙化面积达80万亩,干旱缺水面积达300多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4%,草地鼠虫害面积逐年增
5、加,已达386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1%,沼泽草地大面积干涸,由80年代的100多万亩干涸到现在的不足30万亩,首曲湿地萎缩达2/3,草场植被和草层高度明显下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经测定分析,玛曲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167万只羊单位,而目前饲养量已过202万只羊单位,超载高达35万只羊单位,80年代平均每7~10亩供养1只羊,而现在上升到每15亩左右供养1只羊,使全县牲畜造成严重缺饲,加之高寒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夏秋两季饲草供应的不平衡性,导致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已成定局
6、,同时造成牲畜体质下降,草畜产值降低,使一些优良畜种呈退化趋势,对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和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稳步发展受到影响。2.1 牧民增收途径过于单一。对于纯牧业县来说,牧民增收来源只有靠出售单一的畜产品,但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和现实严酷自然生产条件制约,牧民惜售思想十分严重,既便是超载过牧,也不愿意加大牲畜出栏,这不仅一方面限制了收入的增长,同时又导致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牧民收入。2.2 畜种及畜群结构普遍失衡。牧户中普遍存在畜种养殖上小而全、多而散的问题,家家都饲养马、牛、羊,且
7、牲畜品种老化,生产周期长,单畜产值低,投入产出比低。2.3 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以围栏为代表的草原“五配套”建设滞后,全县1245万亩草场虽基本承包到户,但围栏、暖棚、人畜饮水、牧民建房、种草等五配套建设严重滞后,草场承包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畜牧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整体效益低下,收入徘徊不前。2.4 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过底。牧业发展缺乏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带动,产、供、销形不成整体链条,畜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使资源优势形不成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
8、。2.5 草场退化严重,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目前,全县草场“三化”现象仍呈十分严重,草畜矛盾尖锐。全县90%以上的草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退化现象,湿地及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地综合生产能力逐年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牧业生产效益排徊不前。2.6 牧民居住分散,城市化水平低。全省城市化水平只有17%,6100牧户3.23万人从事畜牧业。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