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

ID:11889240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_第1页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_第2页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_第3页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_第4页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_第5页
资源描述:

《“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汉语言文学“祝发(文身)”词义识辨——兼论“强自取柱(祝)”通假正误马振亚摘 要:“祝发文身”一词并非成语,作为常用语它已沿用了数千年之久。将“祝发”释作“断发”也成为天经地义之事,但笔者考查了“断发文身→祝发文身”在古书中的用法,发现“祝发=断发”是个不存在的伪命题,笔者发现“断—斵—祝”其间有着文字错讹的轨迹,才导致“断—祝”两个本不相关的词变作通假字,故此应拨乱反正,还其本来面目。“强自取柱”中“柱”通“祝”也是个伪命题,王念孙是其后始作俑者,其错讹是对“祝(断)”的认知有误所致。关键词:断

2、发文身祝发文身断斵祝柱对于“祝发”与“强自取柱(祝)”之释,笔者与诸同道感到迷惑不解,这也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笔者从事古代汉语教研五十余年一直萦绕于心,未能释怀。如今试图就此问题作一初步剖析、破解,望能得到专家的匡谬指正。“祝发文身”这个词组从未被认定为固定词组,而是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的联合型词组。然而笔者认为这两个词好像被栓在一起,密不可分,历经了数千年之久。请看史上“祝发文身”之用例:《谷梁传·哀公十三年》:“仲雍居关,祝发文身,裸以为饰。”又《哀公十三年》:“吴祝发文身,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其籍于成周以尊天王,吴进矣。”《庄子

3、·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祝发文身,无所用之。”《战国策·赵策》:“祝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祝发文身”又作“文身祝发”。《史记·越世家》:“文身祝发,披草莱而邑焉。”再看“祝发”之用例:《列子·汤问》:“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张湛《注》引孔安国《尚书传》云:“祝者,断截其发也。”【按】这是我们查到的几则最早出现的有关用例。而稍后出现了将“祝发”作为“削发”的代称。如:《续传灯录·妙峰禅传师》:“年十三,即辞家祝发,受业德清齐政院。”《新唐书·杨元晖传》:“敬晖等为武三思所拘,元晖知祸未已,乃诡计请祝发,事浮图。”黄庭坚《跋赠俞清老》

4、诗:“清老忿愠欲祝发,著浮图人衣,曰:‘免于俗子浮沉。’予曰:‘君去而与祝发者游,其中虽有道人,亦如沅江九肋鳖耳。与俗子为伍,方自此始。’”【按】此三例是佛教传入中土,甚或盛行后形成之专用语。正因为佛教系舶来品,因此“祝发”作为“削发”词义只能是后代之事,不可能出现在东汉之前。“祝发”又作“剃发”“鬄发”“鬀发”“??发”。如:《说文·髟部》:“鬀,??发也。”《法苑珠琳》:“伏波罗为五百释子剃发。”《汉书·司马迁传》:“其次鬄毛发,婴金铁受辱。”【按】“鬄、??”音义同,今相承多作“剃”,从弟得声,从刀会意,如《传灯录》《五灯会元》等书均沿用之。明代张凤

5、翼所撰传奇《祝发记》记述的是南朝梁末徐孝克剃发为僧鬻妻奉母之事。上述诸例只是从旁证实了“祝发”词义后续发展的轨迹。至于“祝”被作为“断”义诠释始源较早,大概与“祝发”同时。如:《广雅·释诂一》:“祝,断也。”《正字通·示部》:“祝,断绝。”《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断也。”《世说新语·伤逝》:“羊孚年三十一,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按】此二例“祝”当作“断、断绝、穷绝”义诠释,到后代则发展演绎为“断予”一词作为悼念后辈死亡之辞。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祝

6、”的这种用法或释义仅限于一个历史时期,即先秦时代之经书——《谷梁传》《公羊传》《列子》等及后文提及的《孟子》。其中《列子》一书系伪托之书,据考核当迟至魏晋,是假托于先秦的作品,《世说新语》则是出于仿古用“祝予”之例。至于《广雅·释诂》与《正字通》之释也是在先确定了“祝发”即“断发”后才使“祝”衍生出“断”义来的。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说“祝发”之“断发”义无据,何来“祝”有“断”义呢?我们看一下“祝”字的意义构成情况。“祝”是个会意字,从示(祭祀牌位),从一跪坐之人,张口祝祷之形。其本义应为“祈求保佑”之意。《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

7、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由上可见,“祝”之本义为男巫,祠庙中司祭礼之人;或以言告神祈福。此二义相辅相承,一为司祭礼的主体——男巫;一为男巫发出的动作——告神祈福,丝毫不见“断”义之蛛丝马迹。不知是如何将二者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扯上关系的。正是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让笔者困惑了几十年之久,后来在注释《谷梁传》经书时,对照《左传》与《公羊传》,不经意地看到在哀公十三年的记载文字中,三书有两处不尽相同之处。其中《左传》记载的是:“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臝以为饰。”而《谷梁传》《公羊传》却将“断”改为“祝”;“臝”改为“裸”。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很正常,

8、这是古人在记载同一史实时,发生在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作品所用的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