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65415
大小:38.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4
《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国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于科研力量雄厚、学术地位很高的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天体物理等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两个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物理基地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率先于全国提出并成功地实施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课程新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创新
2、性,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全国有很大反响的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在历次基地检查和评估中都名列前茅。物理基地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效十分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全国已经起到了广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现将我们在基地建设中的成果分五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人才培养(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基地的建设我们始终基于如下的考虑:1)基地建设必须有利于强化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
3、的改革;3)基地建设的成果应在全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起点要高,建设工作要注重科大特色。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们的目标为: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地、创造性地实施了“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中实实在在地得到体现。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条件,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先进的、特色鲜明的高等物理教育体系,使基地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点、师资
4、培训和经验交流的基地。(2)人才培养方案6依托于六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国家实验室,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物理学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①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我们不设非基地班,物理类的学生全部都进入基地班,接受严格的物理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进校前两年不分专业,进行统一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两年之后再分专业进行学习。专业的选择也是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先由理学院组织多达20多场的专业介绍,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②2000年开始科大本科生
5、实行四年学制,基地积极而慎重地完成了五改四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新学制下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实施。从2000级本科生开始,基地学生入校后的前5个学期进行统一的数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通识课(包括政治类、英语、体育及综合知识类等课程)和学科群基础课的学习,第6学期开始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实行个性化学习计划和弹性学制(最长可在6年内完成学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毕业或同时攻读第二学位。(3)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和毕业生一次就业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基地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每年约有77%的
6、毕业生被录取为国内外的研究生,约有22%学生参与就业,其中大多数进入高新技术或事业单位工作,不少已成为骨干。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9%。强化基础,拓宽专业——“追其本,求其源”、“积厚势,而后勃发”,是科大学生的特点。已经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己经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4)人才培养特色①知名教授教基础课。普通物理和四大力学,长期由省级教学名师霍剑青教授、程福臻教授和特聘的课程讲座教授阮图南、张永德等讲授。教学名师和学术上有造诣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研究前沿
7、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寓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名师的熏陶下,培养了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②6传承科大办学传统,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建设,物理基地已形成了如下特色:1、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学生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勤奋努力,学风优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③学分制管理和实行弹性学制。基地实行灵活的学分制管理,扩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和调整专业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听课
8、,以利于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志向及特长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