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84481
大小:16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08
《中国古代岭南的贬官文化——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岭南的贬官文化——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主讲人:张其凡暨南大学教授一缘起1.古代岭南的概况(1)岭南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两广和海南(2)岭南的环境气候炎热“岭南天气卑陋,气蒸溽,而海南尤甚。秋夏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以能久?”瘴气“予至之日,适又甚焉,素巾满郊廛,丧鼓连昼夜,故老言数十年无有也。尝于苍埃白雾中怪鸟正飞而堕,鸡豚狗彘正行而颠仆,问之他人,则曰:‘发瘴然也。’”(3)岭南的经济情况唐宋时期,人口密度非常低,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粗放经营。即便相对发达的广州地区,耕作也“往往卤莽,一犁之后,无复用力”。宋时全国十八路,按行政级别
2、可分成三等五个级别,其中广南二路都为末等:宋代路分等级表等级路分一等一级(重路)一等二级河北、陕西、河东成都府路二等一级二等二级京东、京西、淮南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两浙三等(远小)广东、广西、福建、梓州、利州、夔州2.岭南贬官溯源岭南第一个贬官是谁?“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2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第二年,又“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唐代以后,岭南一跃成为最重要的流放地。据统计,唐代仅贬流广东有史籍可考者,流人近300人(次),左降官近200
3、人,其中皇亲国戚37人(家),宰相49人(次),还有一批高官名士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唐代岭南贬官流人人数之多。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遣酷吏万国俊按察岭南流人謀逆事,万国俊到了广州后,遍召流人,置于别所,矫制赐自尽,流人一起号哭称冤不服。万国俊于是派兵士将流人带到水边,以次加戮,三百余人,一时并命。尽管这里说的是流人,但想必也包含了不少贬官。3.为什么选择宋代?(1)岭南在宋代贬官最为集中远恶州军,南恩州、新州、循州、梅州、高州、雷州、化州、宾州、容州、琼州、万安军、昌化军、吉阳军史弥远“新恩”英州“人间生地狱”昭州“大法场”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和宋
4、代所处的多元政权并立的外部环境有关。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贬官,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次,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陈瓘戏言:“岭南之人见逐客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苏轼自岭南北返,至大庾岭,也赋诗慨叹:“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2)宋代出现过数次大规模贬官岭南的事件“异论相搅”。有宋一代,党争十分激烈太宗朝的卢(多逊)赵(普)之争;真宗朝的寇(准)丁(谓)之争;仁宗朝的新政与反新政;英宗朝的“濮议”;神宗朝的变法与反变法;哲宗朝的更化与绍述;徽宗朝的建中与党禁南宋在战火中重建,围绕着战与和也是斗争激烈,再加上权臣相继把
5、持朝政,顺其者飞黄腾达,逆其者则远窜流亡。哲宗亲政、绍述新法,章惇报复元祐党人。“绍圣中,贬元祐人苏子瞻儋州,子由雷州,刘莘老新州,皆戏取其字之偏旁也。时相之忍忮如此。”而在贬谪刘安世时,“蒋之奇颖叔云:‘刘某平昔人推命极好。’章惇子厚以笔于昭州上点之云:‘刘某命好,且去昭州试命一巡。’”元祐党籍碑二宋代岭南贬官概况1.类型分析(1)刺配五刑——笞、杖、徒、流、死。(2)编管羁管编管和羁管都是将贬官遣送到远处并进行监督管制和人身自由上的限制,只是程度有轻重之别,羁管稍重,编管次之。(3)安置安置适用的主体主要是宰执、侍从官(4)居住居住是宋代惩罚贬官的最轻
6、手段,惩罚中又含有优容。2.地域分布远恶州军贬官人数相对要多一些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府州军容纳贬官相对要少经济条件落后的州军贬官就多,相反,得到较好开发的地区贬官就少贬官在岭南的地理分布与当地文化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关系,文化越发达,贬官相对就少;反之,则贬官就多三贬官的活动及其对岭南的影响心似槁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吾始至海南,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
7、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姜唐佐苏轼:“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六榕寺“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秧马方言谢觉哉在儋县题诗云:“迁移流放说儋州,方语分歧各有由。就中一种东坡话,千载诗人口泽留。”1961年,郭沫若:“先生请再听我言,我有一事想高扳。汝与汝子苏斜川,二
8、人住此仅四年。西蜀之话至今传,何以致之请教宣。老人于是换欢容,善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