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ID:11840719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_第1页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_第2页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_第3页
资源描述: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摘要:本文回顾了1965年一来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及Maxam-GillbertDNA化学降解法的出现,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以简练清晰的脉络梳理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关键词:DNA测序;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Maxam-GillbertDNA化学降解法l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人们就开始探索研究DNA一级结构的方法。1965年,美国Cornell大学以RoberHolley为首的科学家小组,第一次完成了长度为75个核苦酸的酵母丙

2、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其办法是利用各种RNA酶把tRNA降解成寡核苷酸,经分离纯化之后,再分别测定这些寡核苷酸短片段的核苷酸顺序掀开了DNA测序技术研究的序幕[1]。但那时由于没有找到分别降解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专一酶,只能通过测定RNA的序列来推测DNA的序列,即先将RNA用酸水解或外切酶降解,再经双向电泳同系层析将其分开(小片段重叠法)。1971年,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吴瑞博士(Dr.RayWu)在1968年独创性地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引物-延伸测序策略,发展出了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第一个方法,提

3、高了DNA序列分析的速度,并于1971年首次成功地测定了λ噬菌体两个粘性末端的完整序列[2]。l977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FredSanger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吴瑞博士的基础上分别在Nature和PNAS发表文章,提出DNA聚合酶的双脱氧链终止原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Sanger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决DNA测序的科学家,再一次荣获诺贝尔奖(1980年)[3]。DNA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也称酶法或末端终止法,是利用2’,3’-双脱氧三磷酸核苷(2’,3’-ddNTP或简称ddNTP)来终止DNA的复制反应。ddNTP可以

4、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其5’-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但由于ddNTP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它们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由M.R.Atkinson等人于1969年发现),从而中断延伸反应。该法将待测DNA样品分成四组,在每组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四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这样一来,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最终得到反应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从用以起始DNA合成的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由于这四组独立的酶反应中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d

5、dNTP,将产生四组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G、C或T的位置上的寡核苷酸,使用变性测序凝胶电泳分析这四组反应的产物,即可从放射自显影片上直接读出DNA的序列[4]。而美国哈佛的AlanMaxam和WalterGilbert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几乎同时发明出DNA序列测定方法——Maxam-GillbertDNA化学降解法测序,其基本原理是用特异的化学试剂修饰DNA分子中的不同碱基,然后用哌啶切断反应碱基的多核苷酸链。该法设计四组特异的反应:①G反应,用硫酸二甲酯使鸟嘌呤上的N7甲基化,加热引起甲基化鸟嘌呤脱落,导致多核苷酸链可在该

6、处断裂;②G+A反应,用甲酸使A和G嘌呤环上的N原子质子化,从而使其糖苷键变得不稳定,再用哌啶使键断裂;③T+C反应,用肼使T和C的嘧啶环断裂,再用哌啶除去碱基;④C反应,在有盐存在时,只有C与肼反应,并被哌啶除去。这样一来,同一个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在四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得到部分降解,每一组反应特异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基,生成四组放射性标记的分子,从共同起点(放射性标记末端)延续到发生化学降解的位点,每组混合物中均含有长短不一的DNA分子,其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所针对的碱基在原DNA全片段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

7、胶电泳进行分离此后组产物,再从放射自显影片上即可读出序列[5]。早期,用引物合成进行DNA序列测都需要将高分子量的DNA分子通过核酸内切限制酶消化降解成一组具一定长度的限制片段后再用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狡作电泳分离纯化,并从中抽取出DNA片段以供进一步的序列分析使用。为将这些降解的DNA片段,按其原来的顺序“拼排”起来,至少还需要用一种(有时往往是数种)其它的核酸内切限制酶对同种大分子量的DNA作酶切消化并进行电泳纯化和序列分析。这无疑既花费大量时间又需要大量金钱(商品提供的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价格十分昂贵),同时为保证能够获得所

8、有的限制片段,必需制备足够数量的DNA,该过程要用不同浓度的凝胶进行电泳并纯化又加剧了DNA的丢失和损伤的可能。后来采用DNA分子克隆的方法解决了该问题,将不同限制酶消化切割的DNA限制片段随机地克隆到一种M13mp系列载体分子上以获得理想的单链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