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75951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中美两国的态度最近一直关注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终于落下了帷幕,这个被看作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最终达成了一个不具法律约束的《哥本哈根协议》。与之前外界舆论和专家预测的一样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这次被认为是二战以来最重要会议在谈判的第一天,由于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和资金援助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火药味就直接烧至各方的底线。而这当中,中美两国交锋尤为激烈。第一,不论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发生了多少有关减排问题的激烈交锋,最终的看点都聚集到了中美两国有关减排
2、观点的摊牌上。原因非常简单,除了这两个国家都是当今的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外,更重要的是,美国无形中就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言人”,而中国就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也就是说,这两个“代言人”的态度不但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成败的风向标,而且还是人类社会真正朝着“低碳时代”迈进的“领导者”。中国政府于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专家表示,中国此次正式表态是迄今为止对哥本哈根会议最大的推动。与中国同一
3、天,美国也公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这一数值。然而,据专家推算,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40%的减排要求相去甚远。只要对比一下中美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有关减排命题的观点交锋和坚定态度,就不难预感“中美道不同,减排难为谋”的悲观前景了。中国的坚定态度表现为:第一,坚持《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之“道”—— “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原则;第二,《京都议定书》不能被取代:第三,中国制定的自主减排行动和目标
4、,绝不容许谈判,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国际核查。美国的坚定态度表现为:第一,绝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也不会加入以其他名字命名的《京都议定书》;第二,希望谈判能够朝着一个法律文本尽快地“全速前进”(意在改变《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之“道”);第三,不会为历史上的排放进行任何补偿,各国必须接受有关减排的国际核查。由此可见,中美两国有关减排命题的南辕北辙的“道不同”之事实,不正是“不相为谋”的写照吗?这不也印证了“态度决定一切”的谚语有可能就是“真理”吗? 第二,关于资金援助方面,美国太不“厚道”。峰会
5、举行期间,希拉里在记者会上神态轻松地说,在所有主要经济体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保证执行透明的前提下,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年提供一千亿美元。一千亿美元看上去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但有国际组织很快看出其中奥妙。绿色和平组织发表声明,称希拉里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笔资金中将有多少是来自美国。就此次会议,我觉得它是一个发达国家企图通过改变贸易规则,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负担,重新夺回世界贸易主导权的大会。众所周知,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负有特殊的历史责任。他们通过
6、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当其它发展中国家步其后尘,逐步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时候,他们却提出了所谓的气候变暖问题,试图以此来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他们希望通过建立国际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从而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已经具备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但是,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承担有关义务,就是希望联合国建立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机制,他们从中渔利。对中国而言,减排不仅仅是气候和环境问题,它更牵扯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享受了一百多年的“高碳”生活,
7、在减排问题上却不肯有更多的承担。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还没有“高碳”化,却被要求“低碳”起来。如果我国愿意牺牲一些经济增长速度,把节能减排、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通过在国内建立类似CDM的机制,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的话,则这种方案不仅显示了我国的自信,对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将是积极的因素。但问题在于,这个方案显然会影响经济增长原有的路径,落实起来难度大。除了经济发展外,在行政管理、社会生活以及日常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问题。从行政
8、环节看,中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机构十分庞大,机构重叠,资源消耗严重。仅以职务用车为例,就面临严峻的减排问题。从社会环节看,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失衡与公共意识缺乏,许多地方又存在严重浪费。日常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则更为严重。从政策规划到项目实施,再到生产与消费环节,从理念到行为,都存在大量的减排问题。事实上,大比例减排波及的决不是几个行业而是所有行业,是影响下一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绝不能小看这个量化的碳排放比例。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加上人口众多和各地发展不平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