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

ID:11713404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_第1页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_第2页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_第3页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高危孕妇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分析(附479例报告)【关键词】高危孕妇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愈加珍惜生命,对高危孕妇普遍重视,围产医学迅猛发展,内容是分娩前后的一定时期内,孕妇的各种可以危害胎婴儿疾病、胎儿和新生儿生理病理,对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提高新生儿存活健康非常重要[1,2]。为达到以上目的,使围产保健工作有较快速地发展,近年来在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孕产妇的高危管理,建立了以围产保健为中心的专科组织,有产科的医院建立了高危门诊和病房、高危产房和高危婴儿室,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

2、产儿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以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障碍儿的发生率作为衡量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现将我院2005年收治的479例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5年住院登记的孕妇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共收治住院孕妇数932例,高危孕妇数479例,占51.39%,分娩数为939例,活产数929例,剖宫产数395例,剖宫产率42.40%,孕产妇死亡0例,产后出血26例,产科出血率2.97%,围产儿死亡13例(胎死宫内10例,早产死亡3例),围产儿死亡率13.95‰,新生儿窒息29例,其中有4例苍白窒息,25例青

3、紫窒息。1.2高危因素分析见表1。少见高危因素还有肝脏疾病、糖尿病、巨大儿、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贫血,发生率均在2%以下。从表1看出,区级医院收治的高危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和妊高征已近40%,按全部住院分娩人数计算,也占20%。两种病都是产科的急重症,事关母子安全,产科医生的责任也陡然增大。骨盆异常和胎位异常各占10%左右,按全部住院分娩人数计算亦占5%左右。上述四种高危因素已占全部高危人数的56.8%,是高危孕妇的主要危险因素。表1479例孕妇高危因素分析和顺位1.3高危孕妇分娩方式479例高危孕妇,剖宫产329例,占68.7%;自然产112例,占2

4、3.4%;胎吸38例,占7.9%。剖宫产占绝大多数。1.4分娩结局高危孕妇和同期住院正常产妇相比,分娩结局差异明显,见表2。由表可看出,区级妇幼保健院正常产妇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者均<2%,但高危产妇发生上述情况总数已>10%,对产妇和新生儿构成严重威胁。表2高危孕妇分娩结局统计2讨论本文区级妇幼保健院接诊产妇中属高危者已占51.4%,表明产妇分娩状况构成发生较大变化,情况危重者比例增加,要求医护人员责任心和服务一定到位,政府负责的人力和设备也应到位,确保母子平安。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骨盆异常和胎位异常是主要高危因素,占全部高危因素近60%。做好孕产妇

5、系统管理,及早发现和纠正胎位异常、妊高征对降低高危因素和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十分重要,应在院外系统管理中努力解决,避免严重情况发生。本文的分析结果对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出了期望。本文高危产妇采用自然产仅占少数,80%以上产妇需要辅助技术。和正常产妇比较,高危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加,可达高危产妇10%以上,临床处置时要格外小心,根据产妇不同情况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危重结局发生率,保障母亲儿童安全。[参考文献]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14-517.2刘立本.临床围产医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

6、0.作者单位:102488北京,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崔尚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