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89096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一、背景分析“十五”期间,我校在江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职教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布局调整,提升发展内涵,提高办学水平,完成了江阴职教发展史上的几步重要的布局调整,实施了江阴职教中心与江阴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强强联合,实施了江阴市交通职校的整体归并,启动并扩大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规模,实现了中职高职协调发展,结构体系日趋完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职工计算机普及应用先进集体、江苏省教科
2、研先进单位、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十项目标管理先进学校、江阴市十佳特色学校、江阴市文明单位,同时还被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还建成了三个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学校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体制的创新和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与建设教育强市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同省内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三是职教服务经济的能力还不够强,培养出的
3、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量还不够多,与江阴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当前,江阴正处于在全省争创“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关键期,同时,江阴经济发展也处在重要的转型提升期,市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在今后一阶段江阴要加快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十一五”7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主动适应江阴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校作为江阴职教的领头雁,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在高职教育、高技教育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4、,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不断提升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富民优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办学层次和知名度,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我校建成理念先进,管理高效,设备一流,队伍精干,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总目标:按照“稳步发展中职中技,大力发展高职高技,适度发展
5、综合高中,创新发展校外培训,尝试拓展本科教育,努力形成学历教育和校外培训一体两翼新格局”的发展思路,五年内学历教育学生规模控制在7000人以内,其中中职中技学生达到4000人,高职高技学生达到3000人;年培训学员数与学历教育学生数大体相当;品牌专业数量达到5个;学校占地面积250亩;筹建一个学校研发中心,争取2-3个境外合作项目,3-5个校企长期合作项目;建成省内领先的计算机实习中心、数控实习中心、钳工实习中心、车工实习中心、焊接实习中心、电工实习中心、烹饪实习中心、餐旅实习中心、服装实习中心、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十大实习中心和师生室内活动中心。经过三到
6、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高技能人才的输送中心,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中心,成为人才聚集的蓄水池;科技创新的研发中心,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在十一五末,力争把我校建设成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学校;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学校;建设成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型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人文化学校。真正做到富民为上,利民为先,亲民为本,安民为要,为江阴的“两个率先”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三、工作目标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精神的家园和成长的乐园。2、加强示范专业建设,争取有机电、数控、计算机等五
7、个以上的专业成为省内知名的品牌专业。7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增加投入,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推进“名师工程”,争取培育10名以上省市著名的名牌教师,特别要为我校不断成长的高职教育需要增添师资力量。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行新任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5、加强科研教改力度。引导教师自觉参与科研,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互动、科研与企业生产的互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完成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各一项。6、加大实验实习设备投入,力争每年筹资200万元,用于实习设备的更新和添置。实施“金牌工程”,积极参加省市技能
8、比赛,培育省市竞赛获取金牌的学生。7、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