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84915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教育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阎立钦同志们:今天,我们会聚在北京十九中学,交流课题实验成果,观摩学习北京十九中经验,聆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在此,我代表总课题组对来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的校长院长和老师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发展步入健康轨道。开题顺利、发展健康、影响广泛、成效突出。《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先后进行了报道。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现在向纵深研
2、究发展。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从国际看,积极心理学的创立成为一次心理学的世界性革命;从国内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学校的呼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课题是实证性研究,无疑要引入新的理念取得课题研究更好效果。2009年我们已经聚焦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题实验研究水平。下面我代表总课题组作十二五开题报告。一、课题需要讨论的重点积极心理学、积
3、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我们课题研究中应该作为重点。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模式基本上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和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为主的三级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认识,家长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心理不健康的个体,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都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
4、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革命,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这里我与大家讨论几个问题:(一)积极心理的东西方源流1、来自西方心理学世界的革命。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很
5、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积极心理学(PositvePsych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1954年的马斯洛(A.H.Maslow)的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ionPersonality)中的最后一章“走向积极心理学”(TowardaPositivePsychology)。但直到1998年美国心理协会年会上马丁.赛里格曼主席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内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真正开始受到普遍的关注。积极
6、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2、中国传统
7、文化中的积极基因。文化学认为,“文化世界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而且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它们为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基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
8、载万物。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进步的精神脊梁,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历史的灵魂。“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共生的规律。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特点。“天人合一”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自然、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积极心理健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