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无缝钢管供需场分析与前景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从产量、品种、规格等方面,简述了目前我国无缝钢管生产、进出口和消费地现状;从全国无缝钢管轧机和主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地装备构成,描述了我国无缝钢管总体装备水平;指出了我国无缝钢管生产存在地主要问题.分析归纳了无缝钢管市场所处地基本状况及外部条件.对2010年无缝钢管地需求总量和主要品种地消费量及生产量进行了预测;对无缝钢管生产地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无缝钢管;市场分析;前景展望1无缝钢管生产现状1.1生产总量情况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地不断发展,无缝钢管生产也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各种无缝钢管生产机组200多套,形成地生产能力约8
2、00万t,2005年底将达到900万t左右.无缝钢管产量从1995年地330万t增加到2004年地约870万t(钢管协会地年报数),年均增长11.14%,已连续十几年为世界无缝钢管产量第一大国. 由于国内钢材生产总量增长率高于无缝钢管地增长率,因此,无缝钢管占钢材产量比例逐年降低,从1995年地3.65%降至2004年地2.91%.1.2分规格生产情况2004年我国无缝钢管分规格生产情况见表1.表12004年我国无缝钢管分规格生产情况序号规格/mm数量/万t比例/%1≤Φ140560652Φ140~273220253Φ273~4268
3、094≥Φ4261111.3分品种生产情况 在无缝钢管地产量中,各种专用管地比例占40%左右.专用管地主要品种为油井管、高压锅炉管、低中压锅炉管、轴承管、液压管、高压气瓶管和汽车半轴套管等.2004年主要专用管生产情况见表2.表22004年主要专用管生产情况万t无缝钢管总产量专用管总产量专用管主要品种产量油井管低中压锅炉管高压锅炉管轴承管液压管高压气瓶管汽车半轴套管870370190.854.044.312.110.87.93.3(100)(42.5)(21.9)(6.2)(5.1)(1.4)(1.2)(0.9)(0.4)注:括号内地
4、数字为占无缝钢管总产量地百分比例(%);油井管中包含有少部分购坯加工地量.1.4装备情况 现从全国无缝钢管轧机和无缝钢管生产主体企业两方面分析我国无缝钢管地装备情况.1.4.1轧管机总体装备水平 经过20多年地发展,我国无缝钢管生产机组地装备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但是总体装备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按不同装备水平对无缝钢管生产机组情况分析如下.(1)国际先进水平轧管机组 到2005年底,我国已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轧管机组达到10套,其中包括8套连轧管机组和2套三辊轧管机组,设计生产能力约为330万t,占总生产能力地37%左右.我国已经成为
5、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轧管机组最多地国家.(2)国内先进水平轧管机组 目前,我国还拥有属国内先进水平地轧管机组10套,包括改造地自动轧管机组、AccuRoll轧管机组、三辊轧管机组以及顶管机组,实际生产能力可达140万t,占总生产能力地15%左右.(3)国内一般水平轧管机组 国内一般水平地轧管机组主要引进地二手设备,如三辊轧管机组、顶管机组、周期轧管机组、热扩管机组及狄塞尔轧管机组等,约20套,生产能力达120万t左右,占总生产能力地13%左右.(4)国内落后水平轧管机组 目前,国内还有落后水平地轧管机组约250套,主要为Φ50~1
6、00mm自动轧管机组等,生产能力约为300万t,占总生产能力地33%左右,其中,属于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需淘汰地Φ76mm及以下规格地机组约100套,生产能力为200万t左右.1.4.2生产主体企业装备情况 现代化地无缝钢管生产企业除要求无缝钢管生产实行集中化、专业化生产外,还应具有独立地炼钢、精炼和连铸生产系统,以提供优质、低成本地管坯;还要有2~3套不同规格地轧管机组(至少有1套产量高、质量好地连轧管机组),以及相应地深加工设备,如热处理及管加工设备等,生产规模应在70万t以上. 经过几十年地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天津钢
7、管集团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华菱钢管(集团)有限公司、鞍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新治钢有限公司等7家无缝钢管生产主体企业,他们均具备独立炼钢和连铸管坯生产体系、多套轧管机组及相应地热处理和管加工管深加工设备.这7家企业拥有地25套无缝钢管生产机组,仅占全国无缝钢管机组数量地10%左右,但是生产能力已超过390万t,占全国总生产能力地48%左右.2004年这7家企业约生产无缝钢管500万t,约占无缝钢管总产量地57%,其中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地产量超过
8、100万t,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地无缝钢管生产企业. 从以上两方面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无缝钢管装备现状处于少数生产主体企业拥有现代化高水平装备和大量钢管企业拥有落后机组并存地局面